2012年7月9日,广州东风路与仓边路交界处一个工地,发掘出多口古井,并在古井附近发掘出汉代与明清时期的陶罐。图为工人人员正在忙碌地进行发掘工作。黎湛均 摄 图片来源:CFP视觉中国
广州东风中路与仓边路交界的写字楼工地原定本月开工,广州市考古人员却在数月前的勘探后,发掘出至少200多平方米的地下古迹,包括18口重见天日的古井;出土文物过千件,历史横跨汉代至民国逾2000年。
2012年7月9日,记者在现场了解到,遗迹位处古代居民区,坑边能见砖墙断垣,成片民居的景象可依稀想象。考古人员说:“从汉代到明、清,每个朝代都有人在此居住,尤其是明清时候,这里从城郊变为城中心,说明古人活动异常频繁。”
刚发掘出来的地下古迹位于东风中路与仓边路交界,考古人员挖掘出两个近5米深的大坑,一个120余平方米,另一个130余平方米。每个坑中都可看到多个井口,大的直径有一米多,小的直径约半米,不少井口还有水溢出。记者细数,小坑里有10口井,大坑里有8口。
井口周围,还有一些露出的木桩尖端,有成人小腿粗,一些挡板也能清晰看到,留守现场的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罗先生表示,“这些应该是居民楼留下的构架”,在坑边沿,还能看到青褐色的砖墙断垣。
现场发掘出了大量的陶罐、釜、碗等器物,以明清时期的居多,另有少量汉唐时期的已被运走,总数估计成百上千。陶罐“细口大肚”,经年深埋地底,看起来色泽鲜亮,宛如刚出窑,几乎没有风蚀的痕迹。记者在现场看见,有不少发掘出来的陶瓷碎片,用蛇皮袋封装起来,足有六七十袋之多,“估计有上万片”。
罗先生表示,依初步勘探结果判断,现场文物从汉代到民国,前后跨越2000多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