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间不足5平米的屋子里,容纳了客厅、餐厅、洗浴、卫生间、衣帽间等功能,四面墙挂满了物件,看上去与袖珍小超市差不多。图片来源:华商网
对于富裕起来的百姓,谈论最多的话题就是房子和车子。的确,都市里高楼林立,私家车满大街跑,GDP数字每年都在增长……而在这繁华的背后,还有一些被人忽略的贫苦和艰辛。
67岁的张改凤家附近非常繁华,出门拐弯就是地铁站,往北一站路就是西安火车站,往西走几百米就是革命公园。更别说大型超市、酒店、KTV……该地段几乎是应有尽有,在两平方公里范围内完全能满足所有日常需求。
可尽管如此,要在这个繁华地段找到张改凤的家却不容易。
4平方米多的空间客厅餐厅厨房融为一体
张改凤居住的“小区”巷口门牌是西五路37号,进去还有个41号门牌,再往里走,陌生人就不知从哪个门洞进去,必须有“业主”指引,摸着墙穿过一段漆黑的过道才能到达。来到张改凤的家,记者发现设计非常别致;客厅、餐厅、厨房、洗浴、衣帽间等融为一体,成年人站在屋子中央伸手就能触到周围的各种挂件,操作简单,省时省力。
记者目测这间屋子,也就4平方米多,一副用钢管焊接的天梯占去很大空间。张改凤说,家里没有沙发,顺手从小桌下取出小板凳。记者关上门才勉强挤在角落里,尽管如此小心,外套还是被门板上的钉子戳了一个小洞。张改凤双手揣在袖筒里,紧靠在扶梯旁。在这样的空间里,两个成年人坐下,都能听到对方呼吸声。
为将来装修房收集地砖和铝合金材料
微弱的灯光下,记者看到屋里摆设非常紧凑:北面放着煤气灶,上面是切菜板,蜂窝煤炉子和角落里的水池平齐。好在张改凤身材瘦小,钻进钻出比较便利。西侧有个小方桌,旁边是只能打开一扇门的橱柜,因为另外三扇门被锅碗瓢盆挡住。南边是家里最值钱的电冰箱,这是儿子夏天摆地摊卖冷饮用的。东边是一副焊有11个台阶的梯子,台阶下面是她收集的装修材料和废品。十几块地砖是别人给的,张改凤说这是留给将来装修房子准备的。家里还有一根两米多长的铝合金长条,只能立起来插在楼梯缝隙之间存放。由于超出扶手几厘米,铝合金锋利的前端常“袭击”到上下梯子的人,张改凤找来布裹在上面,才避免再次受伤。
在这袖珍的房间里,小学毕业的张改凤说,比起当年全家人挤在油毛毡屋里好多了,那才是冬冷、夏热还漏雨。
空间局促上下楼梯都要规定动作
张改凤回忆说,这块庄基地是长辈在西安解放后花200元买的。“1967年我从渭南嫁到这户人家,婚后生了一儿一女。孩子长大后,挤在油毛毡屋里很不方便。1991年,老头子花了2000多元盖起了这栋二层楼房,上面的房间比下面大一点。自建房没有图纸,都是根据自家庄基地建房,每家结构都不一样”。
记者在外围查看,每家每户庄基地并不是直来直去,都是各自搭建,形成了若干个死角。而张改凤家里的空间利用,是要从一个60多厘米见方的洞口爬上去,来解决上下楼问题。
虽然梯子只有3米多高,但张改凤上下都要做几个规定动作:接近楼梯口,她转身90度,左腿跪在台阶上,两手撑着墙用力将右腿提上来。下楼就更麻烦了,先是双膝跪地,凭感觉踩到楼梯,面朝里,她说正面下来害怕。慢步到楼梯中部要转身,否则很容易损坏墙上的挂件。
为存放1.8米宽的铁架子床一分为二
在张改凤家最常听到一句话:“有人吗?”记者心想她的人脉真好,不时还有人来找她。张改凤说,这是有人上厕所发出的信号,因为紧挨窗户外就是露天公厕。
公厕没门,不分男女,进去前都要大叫一声,判断是否有人。厕所顶上盖着几块石棉瓦,还有部分已经丢失,蹲在里面能看见旁边高楼里的人。张改凤说外面臭气太大,平时不敢开窗户,所以住了几十年在屋子没见到过阳光。她平时离不开手电筒,出门、上厕所都需要用它来照明。
三年前,亲戚搬家,换下一堆旧家具送给张改凤。她花20元钱雇三轮车运到家里。可就是进不了门,其中一副1.8米宽的铁架子床张改凤想留下。儿子请来铁匠从中间锯开,将铁床一分为二,从二楼窗户吊进去,再用钢板、螺丝固定。这个大家伙进来后只能摆在屋中央。
被说家里有自建房申请不到廉租房
12月16日,张改凤说丈夫在1995年因病去世,两个孩子身体都不好。儿女虽已成家,但都没固定职业,在外租房给老板打工。女儿常回家,因为小外孙女在附近上学,“她每天和我生活,现在我每月有410元低保,还有120元养老金,社区给我送来煤气灶和电饭煲,政府真好”。
西安市新城区西一路街办社会事务科副科长徐亚娥说,西一路街道办共有493名低保户,张改凤居住的院子里有二三十户人家,作为街道办只能帮助困难家庭解决一些生活上的问题,并且开通了特困家庭直通车,给予关怀。而在居住条件上,只能参照政府有关规定实施。
“买经济适用房每平方米也要3000多元,像我们这样的家庭根本买不起”。张改凤说,一直想申请廉租房,多次找到有关部门咨询,对方说自己家里有自建房,不具备申请资格,哪怕家有一平方米建筑也算在其中。照此说法,张改凤攒下的装修材料可能没无用武之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