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难想像,68岁的三毛是什么样子。
1月4日,她离开这个世界已经整整20年。很多90后提起她来已经一脸茫然。20年,虽不至沧海桑田,也已物是人非。
这一天,有两本主题为三毛的书同时出版。
一本是师永刚和陈文芬联手写的《三毛:1943-1991》;一本是眭澔平写的《三毛的最后一封信》。
他们分别以三毛的粉丝和旧友身份,在她离世20年的日子,以这样的方式来纪念她。
对于我们这样的读者来说,在记忆里再一次翻拣出她,唏嘘一会儿,毋宁说是在纪念自己的青春。
70后人,上中学的时代,女生爱琼瑶,男生爱金庸,男男女女爱三毛。
琼瑶之毒,使很多女人走到中年仍相信有爱情;金庸之毒,使很多男人奋斗的样板变成韦小宝。三毛呢?环游世界的梦想,是不是她植入的梦境?
梦境里,撒哈拉,这鸟不生蛋的荒漠,竟成了浪漫梦幻的代名词。
这么久的岁月横亘在眼前,那么厚的灰尘落在书上,我居然还清楚地记得她在撒哈拉的家里有废旧轮胎改造的坐椅,用棺材包装箱打下的家具;她指望晚上看星星的天窗,会冷不防地摔下一只羊来;有人敲门,邻居家的小孩子代妈妈来问,杀了的骆驼可以放进你家的冰箱吗?
忍俊不禁的笑声后,也有婆媳不合的麻烦、身体犯病的痛苦、遭遇变乱的恐惧……她的世界里并不时时都有鲜花盛开,也有数九寒冬。她的悲欢,她的七情,打开来,让人看得好清啊!
世上有几个人这样记下自己的人生呢?如果三毛活到现在,一定是个微博狂人,粉丝数会超过姚晨吧。
到底她身上的什么东西打动人吸引人?让我过了20年仍对她的故事如数家珍,过了20年还在纠结她为什么要自杀?
这种东西对于和她近距离的人来说会不会更有杀伤力,那种颠覆人生观的杀伤力?
眭澔平说有。他1990年作为台湾电视台的一个主播,采访了三毛。然后生活大变,他辞去工作,开始到国外读书,环游世界,至今已经走了180多个国家,自称接续了三毛在文学、音乐、画画和旅行四门功课上的梦想。
我能理解三毛对人的影响力,但我不太理解眭澔平的彻底,也许是羡慕嫉妒恨吧。
就像师永刚说的,他的书只是一本向三毛本人与三毛精神的致敬与怀念之作。我不知道我们今天的纪念,她在天上看了,会不会笑,然后说你们不要做这种事好不好。
没有人能成为三毛。也没有人能真正懂三毛。如果说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三毛,会更孤独些。
20年前,如果你对我说你不喜欢三毛,我会无法理解,并努力说服你喜欢上她。
20年后,如果你对我说你不喜欢三毛,我会说,哦。(谢燕)
参与互动(0) | 【编辑:李伦】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