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月14日电 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去年4月,台“监察委员”李炳南、余腾芳、周阳山三人到澎湖进行例行巡查时,意外发现二次大战末期,日本发动敢死队,试图进行最后一搏的“震洋特攻队”基地遗迹。三人认为,这项遗迹具有重要历史意涵,因此积极调阅日据时期文献,四处查访,经过将近一年的时间,又在高雄左营、屏东车城等地寻获日军“自杀艇”基地遗迹。
震洋特攻队和知名的神风特攻队功能类似,都是以集体冲向敌军的“互爆”方式,寻求同归于尽,不同的只有自杀的场地,一个在海上,一个是空中。
这只海上敢死队,是因使用长约5米,宽约1.2米的小型“震洋艇”而称震洋特攻队。这种小艇最大速度为每小时25节(约46公里),出动时只需一名驾驶操控,舰艇前端安装撞击起爆之引信,引爆艇内重达250公斤的炸药,以便一举撞沉对方舰艇。特攻队小艇由于状似鸡蛋,当时还被澎湖民众戏称为“肉豆船”。
三名“监委”去年4月在澎湖西屿及望安岛上,分别发现十余处震洋特攻队秘密基地,以及日文称“格纳壕”的藏匿攻击艇小山洞之后,持续追踪,一举又发现多处遗迹。
根据“监委”调阅文献后发现,震洋艇的战略是“隐蔽待机,突然接敌,群起攻之,同归于尽。”舰艇平时多隐蔽形状象是地底秘道的格纳壕里,从停船的地方到海面上,距离约60至100米不等,并铺有轨道以利船只进出,待对方舰船来袭时“震洋舰”就利用这个通到,以最高速度冲去,围攻对方舰艇并同归于尽。
“震洋特攻队”的分布范围广泛,除日本本土外,在东亚各地岛屿都有分支,在台湾的高雄、淡水、澎湖等地都设有基地,只是在台湾的“震洋特攻队”仅做为训练用途,并没有出过任务。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台湾海军即曾于基隆、淡水及高雄分别接收据台日军遗留之“震洋艇”,但后续却将舰艇机件拆作他用,甚至直接废弃,导致难以寻获完整“震洋艇”。
不仅船舰湮没难寻,就连藏匿舰艇的山洞“格纳壕”,也因荒废太久,壕沟已陆续出现坍塌现象。
参与互动(0) | 【编辑:吉翔】 |
相关新闻: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