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当爱跨过台湾海峡 解读台湾热点"陈光标现象"

2011年01月31日 08:55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岛内媒体24日以大篇幅显要位置报道了“大陆首善陈光标携5亿红包来台济贫”的消息,这则新闻成为当天台湾社会的焦点。“陈光标现象”成为两岸间从未有过的轰动且引发争议的行善之举   

  春节临近。每到过年,台湾都有“救济贫民”、“发红包”的慈善活动。

  今年全台尾牙席开2500桌,历年最大规模,邀请独居老人及困难家庭共享美食。3000多万元(新台币,下同)的经费,全赖岛内6000多位民众默默捐款。捐款人希望可以在岁末寒冬用一碗热汤,给需要的人无比的温暖。 

  解读“陈光标现象”

  上周,“济贫”、“发红包”在岛内成了引发热议的话题。不是因为春节近了,而是因为有“首善”之称的大陆企业家陈光标来了。

  陈光标称此行是“感恩之旅”,到岛内9个县市捐助,准备发放5亿元“红包”,赠款对象为贫困家庭,并要求当面发放。其“高调行善”的方式,岛内“褒贬”两极。陈光标表示做好事就要讲出来,自己“高调行善”,是希望抛砖引玉,让更多企业家能够跟进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绿营显然不这么看。他们从“损害台湾人的尊严”骂起,见没办法劝退“有尊严的台湾人”去排队领红包,又回头骂马英九“怎么没看见台湾穷人那么多”,还质疑陈光标是“以行善之名,行‘统战之实’”。更有趣的是,就在民进党“立委”炮口一致抨击陈光标时,身为“南台湾一姐”的高雄市长陈菊,却表示希望陈光标可以来高雄行善。舆论咂舌:民进党“边骂边拿”的老毛病又犯了!

  有名嘴也不这么看。岛内一名嘴在电视节目上痛批陈光标是“羞辱台湾人”。但是,岛内民众却给了陈光标颇多掌声。陈光标送红包时,先问声“新年好”,之后鞠躬致意,受捐助者并没有觉得不被尊重。考虑到一些县市的要求,部分善款转由当地慈善机构出面代为发放。岛内网站上的留言,几乎一边倒地力挺“标哥”,嘲讽那些不知民间疾苦的“上流人士”。

  虽然与岛内传统“行善不为人知”的理念有不同,但一次简单的“捐款”,引发一场口水战,原因却也多样。28日,岛内一媒体发表社论说,除了绿营一贯的“逢中必骂”因素,多少也反映出岛内一些社会和心理层面的问题。无论是陈光标“高调行善”还是一般老百姓小额捐款,只要是真正帮助人,受捐者都是幸福的。“羞辱”二字从何谈起?当爱跨过台湾海峡,应放平心态,让更多的人感受并延续爱。

  蓝绿的新年畅想

  新年新气象,这可能是对过年的期盼中总也少不了的。上周的岛内政坛,似乎也多了些“畅想”的元素。

  28日,台“陆委会”举行20周年会庆茶会,曾在“陆委会”任职4年半的台湾当局领导人马英九出席。回顾了20年来两岸关系发展历程,马英九数次提及“九二共识”,他表示,现在的两岸政策是“双赢且良性循环”。两岸都需要经过一段很长的历史阶段,透过深度交流,在中华文化智慧导引下,找出解决两岸争端的方法。这不是简单工程,需要耐心、爱心与恒心。

  2011年是备战“大选”的关键年,蓝绿阵营都有新动作,希望可以抢占先机。

  马当局整军备战,在国民党内人事大换血后,“行政院长”吴敦义28日也宣布调整“内阁”,以增强执行力为考量,月底定案,春节前公布。与此同时,为争取年轻族群的支持,28日,马英九facebook(脸书)粉丝专页正式上线,测试舆情,也希望能提供一个与民众交流、互动的平台。不过,通过人事调整和改组是否能够真正凝聚更多的共识,凝聚更强的人心,以及更好地帮助国民党中央与地方派系良性沟通,才是未来的观察重点。

  绿营方面,各路派系无不摩拳擦掌,大佬们也期待再度跃上政治舞台的机会。民进党通过以“全民调”产生“大选”提名人选后,蔡英文被认为是最可能角逐2012的人选之一。这一周,蔡英文密集展开请益和拜访行程,希望聚集人气。不过,随着“大选”的逼近,各界逐渐将焦点转到民进党的“两岸政策”。蔡英文曾表示,将提出“十年政纲”作为民进党重新执政的施政蓝图。然而,此后却“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因此,光是民进党如何提出一个足以说服民众且有可行性的两岸关系论述,就足以让蔡英文伤透脑筋了。 (记者 李炜娜)

参与互动(0)
【编辑:李伦】
    ----- 台湾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