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里,供奉至圣先师的孔庙庄严肃穆,只在重要祭典时才会鼓乐齐鸣、人潮云集,平日里则多显宁静甚至有些空寂。
台北孔庙,不是台湾最古老的孔庙,但始建于清光绪年间,也有百多年历史。多年来,记者到过台北孔庙不止一次,但这次来却意外见到她的“另一张面孔”,见证了孔庙与一个现代剧团的一次“亲密相约”。
12日晚,一出名为《童游孔庙》的戏剧在孔庙上演。实际上,过去两个月,除逢节日,每周六这出戏剧都会与孔庙“有约”。
演出其实在观众们等待进场时就已开始。身着汉风传统服饰的工作人员为每一位观众奉上热茶,然后分批引领着往大成殿走,沿路细说台北孔庙的建筑与历史。用这出戏的导演、台湾六艺剧团团长刘克华的话来说,如此设计是希望让观众有暂别喧嚣街市、进入古意情境的时空穿梭之感。
进入“剧场”,看到的是一个别样的戏剧空间——没有刻意修饰搭造的布景,只有在简单的灯光下明暗间或的大成殿;也没有舒适的座椅,塑料方凳排排坐,却座无虚席,听说平均每场演出的观众有五六百位,最多能有七八百位。
刘克华和他的演员们在短短一个小时里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小学生在台北孔庙读经时,“意外”回到了两千多年前,遇见孔子和他的学生们,还追随孔子周游历险,为圣贤的仁义之道感化,重返现实后终于领会“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的儒家智慧。
《童游孔庙》是六艺剧团在台北孔庙推出“孔庙传奇三部曲”中的一部,此外还包括已演完的《孔庙情缘》和待上演的《礼运大同》。《孔庙情缘》讲述的是台北士绅筹建孔庙和大陆泉州匠师来台组织建造的故事;《礼运大同》则将演绎孔子穿越时空来到现代社会的剧情。
在当今社会的多数人看来,精深的孔子思想常显得遥不可及,而以孔庙为舞台,借由现代戏剧手段,二者的结合是试图拉近普通人与古之圣贤的距离,尤其是让孩子们也能走近先哲留下的思想宝库,在人生第一课里栽下精神的种子。
刘克华告诉记者,六艺剧团参与“台北孔庙历史城区观光再生计划”,最初接到的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台北孔庙也从没上演过现代舞台剧。因此,剧团提出“孔庙传奇三部曲”的构想后,双方经过了很长时间的沟通。
“传统文化与现代观念的对话与交融一定有难度,”刘克华说,“幸运的是,我们最终说服了孔庙方面以及专家学者。”
45岁的刘克华10年前创办六艺剧团,长期致力在台湾校园从事戏剧与儒学的“二重推广”。“孔子和儒家的思想是内化在我们生活中的一种态度,但一段时间以来,传统文化精神渐渐在台湾的教育领域里少了,我们希望用自己的一点力量,用表演的方式宣扬儒家精神。”他说。
“这个特殊的场域给了我们特殊的戏剧经验。”能够在孔庙演出关于孔子的戏,刘克华和演员们都战战兢兢,抱持着一份从未有过的虔敬。
为了“孔庙传奇三部曲”的创作,刘克华重读了4遍《论语》,还找来白话版本的《论语》以及孔子故事集,让演员在排练之余“做功课”。
“我们也希望有机会到大陆各地的孔庙去表演,比如曲阜、北京,可以和大陆民众有更多的交流。”刘克华说。(记者 陈键兴)
参与互动(0) | 【编辑:李伦】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