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在厦门市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上,厦门政协特邀委员、台商杨鸿明提出的“岛内外一体化建设”建议受到关注。杨鸿明表示,岛外新城的蓝图非常值得期待,相信几年之后,岛外的发展水平一定能够赶上岛内,厦门全市的发展水平能够超过台中市,甚至赶上台北市。
在2008年的厦门市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上,5位台商首次亮相,被增补为厦门市政协特邀委员,他们分别是陈秀雄、许文悌、陈信仲、杨鸿明和黄锡斌。一晃三年过去,今年的厦门市“两会”,几位台商委员如期出席会议,带来了他们对厦门的观察与思考,建言献策的内容已经融入厦门当地的政治经济生活各个方面,不少的提案和建议已经受到重视,并成为厦门发展的推动力量。
杨鸿明对记者说:“我还准备了3个提案,其中《在中山路建设600个车位停车场》的提案,已经被市政协立案受理,并且开会讨论过了。”他说,中山路全线改为步行街,四周高楼林立的水仙路,交通变得日益拥堵,钓仔路也狭窄得只能容一辆车出入,而巴黎春天百货、中山海景城等商家的车辆较多,因此拓宽钓仔路、水仙路刻不容缓。他建议,相关部门应尽快启动水仙路拓宽工程,并在附近建一个600车位的停车场。
政协特邀委员、台商黄锡斌今年带来的提案是《厦门口岸要24小时通关》。他认为,厦门是外向型城市,通关效率高了,企业可以降低成本、提高应对国际贸易风险的能力。他希望在海关进出口通关方面进一步提高效率,黄锡斌说,“我希望厦门也能学习新加坡,延长海关通关时间,厦门有很多企业必须有海外零部件配套,如果能实现24小时通关,那企业的效率就更高了,竞争力就更强了。”
参与大陆民主政治,认真履行职责,台商都认为,这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除了关注台胞、台资企业在厦门的发展,为增进两岸交流建言献策外,特邀委员、台商今年的提案更多的是涉及厦门市当地政治经济生活的各个层面,显示台商台胞们已经进一步融入了大陆社会,把厦门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了。 (记者 吴在平)
参与互动(0) | 【编辑:李伦】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