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十二五”规划草案出炉
在厦台胞眼中的“厦门未来时”
厦门“十二五”规划草案于日前出炉,在鹭岛工作生活的台商、台胞,在密切关注今后五年厦门要怎么发展,同时也在关注相关行业的发展动向。他们认为,厦门发展了,在厦台商才能共蒙其利,台胞在厦门的工作生活,才能越来越便利。于是,咱们透过台胞的视角,一起来看看他们期待的“厦门未来时”。
旅游:对接台湾“慢活”旅游形态
在对台旅游合作上,厦门一直处于先行先试的地位,如今,厦门要争取“个人游”,台湾旅游业者自然高度关注。
三菱旅行社总经理周惠全,是“小三通”的见证者,她说,两岸旅游业者都希望“小三通”能由过去交通要道的定位转变为旅游的“黄金线路”。倘若厦门能够争取到“个人游”,无疑将会给两岸旅游业者带来极大的商机,业内人士更是乐观其成。但是,周惠全也指出,行李双向直挂的问题希望可以尽快得到解决,“如果‘小三通’今后的定位是旅游要道,那对于消费者来说,自然不希望要拖着大箱子小箱子,越轻松越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往来。”
她说,现代人的旅游认识正在改变,渴望获得的自主性和选择性在不断提升。厦门是一个“慢活”代表城市,但如今跟团旅游的方式让人很难体会厦门自在的生活。“假如有一些背包客族群只是想在鼓浪屿享受几日宁静,或者有些佛教徒只是想到南普陀朝圣,或者有些人想感受厦门的美食之旅,深入体验这里的风土人情,跟团的话他们就要迁就其他人的想法。”周惠全计划在今年推出的“铁路自由行”活动,就是以“慢活”的旅游方式,将闽台两地的铁路和“小三通”结合起来,但这必须建立在厦门能够争取到赴台“个人游”的前提下。“厦门作为福建动车线路的枢纽,同时又是大陆对台旅游重要的窗口,将会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
新材料:顺势而上提速“全球化”
素有“钨钢大王”美誉的台商廖万隆,在厦门投资已超过二十载。在谈及厦门“十二五”规划草案时,他非常激动地说:“厦门找对了新材料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廖万隆指出,目前大陆的新材料产业发展遇到瓶颈,厦门能在“十二五”规划草案中提出打造新材料研究院和产业化基地这一目标,是非常明智而且卓有远见的。他认为,新材料产业必须与国际接轨,大力引进高级人才、高新技术、高端设备,提高产业实力,降低产品的人工成本,提升产品品质,才能做出世界一流的高端产品。
“从事钨钢产业,我对这个行业在技术、人才方面的竞争之激烈深有感触。早在三年前,我们就开始布局产业发展,朝着将企业做得‘更大更强’的方向稳健迈进。”据廖万隆透露,春保钨钢集团去年底已经启动规划,希望能借助打造新材料产业基地这一历史契机,乘风直上,加强与全球业内顶尖企业的交流,提升产业高度。
农牧:精致农业让农民也升级
“台农”,是厦门农牧业界响当当的一个名字。
近年来,台农致力于发展休闲农业,并初见成效。从乳业到旅游,对台农来说,这也是一种产业升级,但台农人远不满足于此。“我们希望,把台湾休闲农业的模式嫁接到厦门。”听闻将休闲农业也列入厦门“十二五”草案,厦门台农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台商二代吴健福有话要说。
吴健福提到,集美的悦神休闲农庄,已经初步引入了“策划团队”的台湾管理模式。今年下半年,台农也将对自己的休闲农庄进一步升级,把“台湾经验”全面导入台农休闲农庄,或是引入台湾的管理团队,或是进行人员培训,从而提升旅游品质,吸纳闽南地区客源到农庄“一日游”。
“台湾有先进的精致农业发展经验,下一个五年,厦门休闲农业如果能够导入台湾经验,定会迎来农业的全面升级。”吴健福兴奋地说。
形象:让鹭岛再多些 “台味 ”
针对此次厦门 “十二五”规划,厦门多威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台商曾钦照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厦门和台中是结对子的城市,两座对接城市可以多多扩大交流,今后如果在文化、教育等方面取长补短,定能大大提升两座城市的美誉度。
曾钦照说,基隆今年在厦门设立了办事处,台中是否也可效仿基隆的做法,设立一个窗口,这样两边对接更方便快捷,“如果是互访,时间总是很短,你不来、我不去,时间一长就生疏了,而设立这个窗口,两边可以经常往来,甚至形成一种常态,这对两座城市的交流应该帮助很大”。
另外,曾钦照认为,厦门作为经济特区,对台特色的名片要更好地运用,在社会资源、政府资源上可以进一步向台商倾斜。“如今岛内外一体化进程加快,我们要做大做强企业,要进一步加快台企的转型升级。”曾钦照表示,厦门可以更多一些“台味”的东西,让大家一说到台湾特色、台湾小吃等,马上也能联想到厦门。
文化:台漫画家扎根拉抬动漫业
叶顺发,台湾漫画界的“发哥”,六年前,老板派他来厦门“侦察”漫画产业的发展前景,谁知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大陆盗版书多,动漫产业也不健全,这让发哥大展宏图的理想一下子破灭了。
然而,发哥并未因此而退缩,六年来,他留守在厦门埋头作画,画好了,他就带回台湾出版,虽然是“宅”在厦门,但是他在大陆的名气也渐渐打开,陆续有北京的公司购买了他的漫画做成电子书,也有上海的大学邀请他去当客座老师,但是因为离家近等原因,他始终没有离开厦门。昨日,当导报记者咨询他对于厦门“十二五”规划的看法时,发哥激动地说:“厦门重视对文化产业的投入,真是太好了,没有人比我更期待它的发展,因为我已在厦门等待六年了!”
发哥说,厦门是一个很有文化氛围的城市,风景优美,气候宜人,市民的素质也很高,很适合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但是相对于北京、上海等地,这方面还很弱,文化产业的发展跟政府的重视和投入是有很大关系的,如果真如规划的那样,文化产业能占到GDP的10%,那将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
等待了六年,发哥如今也准备在厦门施展自己的才华了,目前,他正在筹划一个培训班,还准备在厦门办一场漫画展,而他在台湾出版的漫画,也早已摆上了外图的书架,“现在我还处于打基础的阶段,我相信将来一定会有发展机会,只有把基础打扎实了,才能更好地抓住机会。”
教育:两岸合作让下一代受惠
作为在厦投资的第一批台商——— 厦门台协副会长罗宪德,见证了各类涉台政策由规划到落实的全过程。而此次政协会议期间,罗宪德很认真地参与厦门“十二五”规划的草案讨论。在他看来,作为对台先行先试的“重镇”,早些年厦门已经做得很好了。而未来五年草案中,需要在各领域深入做好细致工作,才能将此前取得的优势进一步发挥出来。
令罗宪德欣慰的是,此次“十二五”规划草案当中,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放宽在厦台胞的工作和定居条件,对台胞在厦置产置业、就学就业、居住生活等实行市民待遇”。罗宪德说,对事业有所建树的台商来说,投资之外最关心生活的便利性。
罗宪德具体指出,随着友达、宸鸿等超大型台资企业在厦门发展,越来越多年轻的在厦台籍干部面临子女教育问题。罗宪德举例,以前老一代台商来厦创业,孩子大多都是从小而来,所以义务教育阶段得到厦门很好的照顾,而现在孩子们长大了,在高中教育阶段,是否也可考虑给予适当照顾?
此外,罗宪德还建议,除了已有的教育合作,厦门应充分发挥“先行先试”的“尚方宝剑”威力,予台湾教育力量更大优惠,促进业者深入各年龄层教育合作,让家长有更多选择,也让孩子们有机会接触更多元的教育模式。
居住:“捷运”贯穿岛内外
来自嘉义的宋若嘉,关注 “宜居城市”这四个字。她说:“厦门吸引很多人来居住的原因,就是它非常适合生活。而且城市环境的改善对普通民众的影响最为直接。”
来厦门之前,宋若嘉曾经在上海生活过好几年,她也理所当然地把这两个城市进行比较。“比起上海,我觉得厦门更有‘bettercity,betterlife’(城市让生活更好)的说服力,虽然在一些公共设施上面它还没有上海那么完备,但我相信这就是厦门 ‘十二五’规划的方向。”宋若嘉告诉导报记者,自己初来厦门时尚无福厦高铁,“但很快就有了。不仅福州,现在搭高铁去长三角也只要几个小时。”因此,对厦门提出的 “市域内半小时,厦漳泉一小时”交通规划,宋若嘉说自己极为看好。“听说厦门在规划3条轨道交通线路,效果我觉得应该跟台北的捷运类似吧,把台北市和新北市连成一体。未来如果住岛外,出行成本肯定会大幅降低。”
海峡导报 记者 林靖东 张燕娟 燕子 林江琳 林静娴 杨思萍 方怡
参与互动(0) | 【编辑:朱鹏英】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