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年后,民进党“总统”党内初选鸣枪起跑,民进党天王个个跃跃欲试、摩拳擦掌,纷纷抛出自己的两岸论述。继吕透莲提出“九六共识”、谢长廷提出“宪法共识”及苏贞昌提出“台湾共识”后,蔡英文也于2月23日提出“和而不同、和而求同”的两岸论述。据民进党大老林浊水透露,蔡氏这套两岸论述其实是久久未出台的“十年政纲”雏形。
民进党天王“一人一号、各吹各调”,但有一个共同主题——两岸关系,表明他们已经深刻了解:民进党无法回避两岸议题,欲夺“大位”必须认真面对两岸关系,否则“神马皆浮云”!众所周知,发展经济是当前岛内最大民意,而改善两岸关系则是提振台湾经济必由之路。对于普通台湾民众而言,“填饱肚子最重要,要先顾肚子,才能顾佛祖”,若连基本生活都没保障,一切都免谈。民进党精英能够认清此点,在某种意义上不能不说是一种进步。在蔡氏这套两岸论述中有“和”也有“同”,这与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求同存异似乎有着诸多相近之处,这表明蔡英文希望在2012年“大选”前给两岸关系寻找一个“公约数”或“交叉点”,这点应该值得肯定。
然而,一套成熟的政策,至少需要回答what(是什么)、why(为什么)及how(怎么做)3个基本问题。蔡氏这套两岸论述,虽然词藻华丽、字句对仗,但并无太多新意和意义,最大特色是避实就虚、模凌两可,完全回避各方关心的争议问题尤其“九二共识”。这是典型的“小英风格”,就像她去年参选新北市长时的诉求“I Love New”、“幸福很简单”,表面光鲜,内容空洞,有说等于没说。这种模糊论述的坏处在于容易被批玩弄文字游戏,好处在于可以任意进行解释,还可根据外界反应进行修正。
对于“和而不同、和而求同”内涵,就连知识渊博的吕秀莲都感叹“太过深奥而难以意会”,一般之人自然更是云里雾里。两岸如何保证“和”?如何追求“同”?“同”为何物?蔡英文对这些核心问题并未详细交待。根据她目前的解释,所谓“不同”是指“台湾和中国彼此不同,在历史记忆、信仰价值、政治制度和社会认同都不一样。”所谓“求同”是指“台湾与中国有共同的责任和利益,即追求和平稳定的关系,把握繁荣发展的契机。”不但完全不提两岸同是中华民族,完全否定两岸拥有共同历史、共同文化,甚至明确以“台湾”和“中国”界定两岸关系。若按这种解释理解,这套两岸论述与“一边一国”又有何区别呢!民进党智库成员林浊水一语道破天机,蔡英文的“和而不同”就是“和而不统”,目前民进党基本立场、基本价值并未改变,只是随着形势变化而在具体政策上作些务实调整。
每逢岛内“总统”选举,有意参选的政客便会挖空心思抛出五花八门的两岸论述,这自然都是选举考量。中间选民是决定“总统”选举胜负的关键,民进党要赢得“总统”选举就必须淡化激进路线、改走温和路线,这决定了民进党大陆政策转型的必然性。在2000年“总统”选举之前,民进党适时通过了“台湾前途决议文”,为“台独党纲”解套,通过淡化和包装“台独”主张争取更多选民支持,最终实现台湾首次“政党轮替”。为此,有意角逐2012年“总统”选举的蔡英文,试图仿效“台湾前途决议文”历史经验,以“十年政纲”为核心对两岸关系进行相对务实的论述,以吸引中间选民支持。
然而,岛内“独”意渐浓的政治氛围及党内根深蒂固的传统偏见,又决定了民进党大陆政策转型的局限性,蔡英文不敢也无力引领民进党走出“台独”的困局。在台湾政治变迁过程中,在历史、政治、文化、社会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下,台湾意识逐渐凌驾于中国意识,使得台湾民众的台湾认同不断上升、中国认同持续下降,以致最终“台独”诉求取代统一诉求在相当程度上成为当前岛内“政治正确”的主流意识形态。民进党人始终相信,只有拥抱“台湾意识”,才有胜选机会。因此,在当前岛内民意状况没有扭转的情况下,尽管舆论对民进党大陆政策调整有着较高的期待,但毋庸讳言,即使有所调整也只会是策略性的微调,指望民进党大陆政策进行战略性的大幅调整,特别是期望民进党放弃“台独党纲”、接受“九二共识”是十分不现实的,因为此举不仅难以增加反而会极大伤害民进党的选票。不难预期,蔡英文的两岸论述将来无论如何修正,都很难跳出“台独”的窠臼。
众所周知,“分裂没有稳定、台独没有和平”,“一个中国”是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基石和底线。蔡英文既想回避“九二共识”,又想维持两岸和谐,显然自相矛盾,这种投机作法很难获得大陆的认可。有评论指出,蔡英文自认为可以在两岸关系中让政经脱勾,若非高估了自己的能耐,就是低估了大陆的智慧。(邓允光)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