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他们在岛屿写作>上映 台湾文学大师登上大银幕

2011年04月15日 14:21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他们在岛屿写作>上映 台湾文学大师登上大银幕
余光中在电影里的背影。
    《他们在岛屿》的主角(左起):杨牧、郑愁予、周梦蝶、余光中、林海音长子夏祖焯、王文兴。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每个社会都有文学,每个社会都有向文学致敬的方式,人间四月天的台湾岛,文学大师系列电影——《他们在岛屿写作》正在上映,林海音、余光中、郑愁予、杨牧、王文兴、周梦蝶6位作家登上大银幕,接受社会的敬礼。

  林海音:两地

  余光中:逍遥游

  她已经离世10年,但在读者的心目中还是那位大眼睛的小英子。大陆读者熟读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但是,她30岁、带着3个孩子、随200万的人潮迁徙到台湾后呢?影片告诉我们,她成了台北城南的“林先生”,成为作家黄春明心目中“文学的母亲”。黄春明年少无名时投稿给《联合报》副刊主编林海音,声称以方言写成的题目不能更改一字,林先生不以为忤,就不改一字,“因为林先生识才、爱才”;林怀民15岁投稿林先生,林先生采用并寄上30元稿费,“当时看一场电影才1.6元,我用这笔稿费上了第一节舞蹈课。”林海音后因“政治不正确”离职,自办杂志、出版社,在政治文学的主流里开辟“纯文学”,“比男子汉还有担当”。

  《乡愁》太有名了,余光中先生在大陆也太有名了,这个系列电影的海报就是余先生的海边背影,“看见自己的背影,好像历史在肩上拍了一下。”余先生在电影发表会上的发言也充满诗意,让人想起他的“大陆是母亲、台湾是妻子”、“诗是一切艺术的入场券”,电影以他的诗《逍遥游》为名,也流淌着光与影的诗意。

  郑愁予:如雾起时

  杨 牧:朝向一首诗的完成

  与郑愁予同桌而坐时,先生“真僧只说家常话”,但记者的一个小动作他却看在眼里给予回应,诗人的敏感细致已成自然。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30年前,台北满城说“达达”;30年后,先生的诗入选大陆语文课本。“也许他不够深刻,但他的诗是美的”。美,也够了,《错误》、《赋别》迎来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900年前美丽的句子,被出生在济南的郑文韬用作了笔名。

  梁文道在纪念诗人海子时曾朗诵的《有人问我公理和正义的问题》,作者就是杨牧,杨牧中学时代的笔名是叶珊。电影中的杨牧表情严肃,显得拘谨,写中国现代诗却赴美学习古英文,因文学成名却苦苦追索哲学命题:和孤独同样不朽的是什么?“我想把每个字都放在最对的地方”,在电影发表会上,诗人这样讲述他做的事。

  王文兴:寻找背海的人

  周梦蝶:化城再来人

  王文兴不是大陆读者熟悉的小说家,但他早在1960年就和白先勇、陈若曦创办了《现代文学》,侯孝贤说一直想拍的《家变》也出自王文兴之手。《家变》1973年出版即成为台湾文坛的异数,“成为中国近代小说少数的杰作之一”。历经25年又出版《背海的人》,文字的苦闷、狂放令我难以相信提着半旧布袋出席发表会的温和学者就是王文兴。“人生总要找一件事情做度过此生,我找到的就是写作。”王文兴电影里的独白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

  “我认识他的时间也没有很长,从民国48年开始而已”,83岁的张拓芜幽默地介绍已经90岁的周梦蝶。周梦蝶瘦小的身躯套着长衫,在电影里重现在明星咖啡屋前卖旧书、引禅入诗、出版《孤独国》、《还魂草》的人生。虽然避世寡言,但周梦蝶是台湾诗坛不能忽视的存在:当第一瓣雪花与第一声春雷/将你底浑沌点醒——眼花耳熟/你底心遂缤纷为千树蝴蝶……

  “作家就是我们那个年代的超级巨星”,系列电影的出资人和硕联合董事长童子贤说。制片人廖美立透露:“我们考虑年底在大陆放映”。(记者 陈晓星 文/图)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李伦】
    ----- 台湾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