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中山大学教授、84岁的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是当今诗坛的泰斗级人物,4月4、5两日,余光中夫妇结束了池州三月三诗会后,由浙江大学江弱水教授陪同,来到了神往已久的黄山,我亦有幸陪同上山。
神仙的后花园
这是余先生第一次来黄山。他说:我的身体虽然是第一次来黄山,但我神游黄山已经多年,从书中、从诗中、从影视里,还有摄影家的图片展里。
缆车刚刚启动,余光中先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在车厢里不停地站起身,转动身体看不同方向的景色,还转过头来问我,这是不是看黄山最好的地方?我笑而不答。
当天下午,我们到排云亭和西海大峡谷谷口一带游览,当余光中先生看到黄山最著名的古楹联“岂有此理,说也不信;真正妙绝,到者方知”时,他幽默地说:“别说‘到者方知’,我就是到了,看了,仍然不信,这一切仿佛是在梦中一样。以前看黄山就觉得太神奇了,简直不可思议,今天到了黄山,觉得更加不可思议了。这些松树、石头竟然长成如此奇妙的形状,简直没有道理、没有理由、甚至没有借口。”余先生还风趣地说:“你看神仙的‘仙’字就是一个‘人’字和一个‘山’字,黄山简直就是神仙的后花园。”
美丽的辖区 风雅的责任
余光中先生对黄山风景区的生态、环保非常关注,倾听介绍时不断询问,垃圾是怎么处理的,游人多时怎么管理,黄山有多少管理人员。看到路边的消防水池,他也好奇地凑上前去看,甚至捡起小石片,在碧绿的水面上打起了水漂。那一刻,全然不像是一个80多岁的老人,更像是一个充满童趣的少年。
就餐时,黄山管委会的程光华先生告诉远来的诗人,我们在山上吃的东西都是从山下挑上来的,吃剩的东西还要挑下山去处理。余先生赶忙告诉服务人员不要上菜了,并且不顾自己已经吃饱了,又多吃了一些。
余光中先生问我在黄山工作多久了,上山多少趟了?我告诉他我在黄山工作已经20年,上山将近300趟。他羡慕地说:“这是上帝赐给你的福分,这是一个美丽的辖区,你们承担的是一份风雅的责任。”
恩爱是一生的营养
余光中先生和夫人范我存女士的恩爱是很难用言语来表达的。到黄山的前两天,余光中先生在浙江大学讲课。席间,余先生为大家朗诵了他创作于1971年的经典诗篇《乡愁》,诗的第二段里有一句“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吟唱完这首诗的最后一个字后,他却补充了一句:“今天很特别,我在这头,新娘也在这头。”余先生把他的夫人称作是他相伴了55年的新娘。
对于爱情,余光中先生是这样看待的:“人如果太绝情,老是理性地慧剑斩情丝,也未免太乏味了,像是不良的导体;但若是太自作多情,每次发生爱情就闹得天翻地覆,酿成悲剧,又太天真了。爱和美不一样——爱发生于实际生活,美却要靠恰好的距离。水中倒影总比岸上的实景令人着迷。”
我要用这支笔写那支“笔”
黄山“梦笔生花”是由下端30多米高的笔峰和顶端的扰龙松组合而成的一个奇妙景点。
1982年初,扰龙松在艰难存活了300多年后寿终正寝。1984年,黄山人在扰龙松原址安置了一棵塑料仿真树作为替身。2004年3月24日,黄山园林人在扰龙松原址的石尖上移植了一株真松,使得梦笔奇景再生花,创下了石头上种树的奇迹。
听了这棵神奇之松的传奇故事,余光中先生从胸口掏出自己常用的笔握在手中,站在“梦笔生花”景点前留影,并且很认真地说,我要用这支笔写那支“笔”。(程亚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