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季,武夷山世界遗产地游人如织,当游客乘坐竹筏顺水而下,途过九曲溪畔苍屏峰时,筏工都会指着岩壁上的“打倒日寇,保我中华” 摩崖石刻说,这是抗战时台湾少年团在武夷山慰问宣传留下的史迹。
让我们拂去历史的尘封,从史料中寻找台湾抗日义勇队那段坎坷曲折、可歌可泣的岁月片断……
1938年6月,福建省国民党当局将散居在全省各地的台胞400多人遣送到崇安县(今武夷山市)境内的“台民垦殖所”。台民到武夷山编入保甲后,居住于文庙和民权路一带的“台民宿舍”,因报国无门,悲愤交加。当年11月,台湾独立革命党首领李友邦、张一之前来组织义勇队,当时,崇安县县长刘超然召集台民欢迎台胞领袖。李友邦即兴演讲,台胞听后纷纷报名参加“台湾义勇队”。
次年2月19日,李友邦再到武夷山,把台胞40人带往金华。22日,在金华正式成立台湾义勇队,孩子们成立少年团。李友邦任队长兼少年团团长,张一之任秘书。3月13日,在武夷山参加义勇队的第二批百余台胞到达金华。之后,台胞陆续前往。台胞王逸客虽年过半百,领着孩子到金华,为4个孩子取了新名,意在好儿女志在四方。他与儿子正东、正西参加义勇队,幼子正南和女儿正北参加少年团。
义勇队1939年初抵浙后,主要开展医疗、对敌、宣传、生产、统一战线等工作。
在金华,常派医生到各地义务行医,当地人称之为“台湾医生”。当年1月,在金华设立了医疗所。义勇队曾派医生,并把医疗器械、药品送到浙东前线的新四军部队。
为宣传抗日,义勇队于1940年4月创办《台湾先锋》。宣传台湾要摆脱日本统治,返归祖国。义勇队常以亡国之痛和卧薪尝胆的苦心激励祖国人民和军队将士进行民族保卫战。前线宣传队则擎着“台湾义勇队战地工作队”的旗帜,宣传效果明显。
为扩大影响,争取对义勇队的关心、支持,他们积极对外宣传。《台湾先锋》对义勇队各项宣传活动及时报道。少年团更是把宣传抗战作为主要工作,通过讲演、绘画等形式宣传,教唱《义勇军进行曲》等,并演出《放下你的鞭子》、《打死汉奸》、《最后胜利》等独幕小剧。
1940年6月20日,少年团奉命回武夷山,向民众进行了汇报演出,并向县长献上“台胞之友”锦旗,与抗敌剧团举行茶话会,交流宣传经验。7月3日,少年团在游览武夷山时不忘宣传抗日救国,在苍屏峰书写了巨幅宣传标语。
义勇队成立以后,以辛勤的工作,无私的奉献,获得各界好评。1939年4月,周恩来到金华检查工作,听取张一之关于义勇队工作汇报,指示:关于台湾义勇队的事,要充分运用国民党关系开展工作。1939年下半年,在浙江省委统战部领导下,成立了中共义勇队支部,张一之任书记,以后一直按周恩来指示精神,运用各种合法形式开展工作。义勇队从成立到1946年1月初在台湾解散,一直坚持共产党领导。
义勇队的工作,在群众和军队将士中产生极大影响,国民党军政上层要员,对义勇队“民族”和“抗战”的宗旨也表示赞赏。浙江、福建两省政府主席黄绍竑、陈仪都曾多次给予帮助。义勇队出版的《台湾先锋》得到上层人物的支持。黄绍竑、孙科、陈立夫等都题词勉励。如赵南题词:“台湾版图是中国的土地,台湾人民是中国的同胞;收复我失地、抢救我同胞,是革命同志的责任。”郭沫若题词是:“发扬民族精神,争取自由平等。”
义勇队还引起了海外华侨的关心。南洋华侨陈忠戆见到少年团时高兴地说:“台胞是富于革命性的,郑成功的后裔是不甘做人奴隶的。各位在祖国组织义勇队,努力工作,连小同胞们都担负起伟大的工作,这是我们所敬慕的。”
●专家点评
武夷山市博物馆馆长、副研究馆员赵爱玉: 台湾义勇队是台湾唯一成建制的,在大陆参加抗战的队伍。在民族危亡的关头,他们毅然选择与祖国生死相依,将热血洒在抗日战场上,义无反顾地以鲜血和生命为代价,诠释一腔赤子情怀,矗立起一座中华民族抗日史上的丰碑,实为可歌可泣。今天,在海峡两岸华夏子孙为祖国和平统一而不懈努力之时,缅怀台胞与祖国人民同仇敌忾的抗日伟绩,更有着特殊的意义。(熊慎端 黄胜科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