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7日上午,第七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中国成都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共中央台办主任王毅、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林丰正共同主持开幕式。图为第七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7日在成都开幕。中新社发 刘忠俊 摄
中新社成都5月8日电 (刘舒凌 胡雨晴)中华经济研究院研究员顾莹华指出,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范围不只局限在关税减让及市场开放,产业合作才是重点;唯有利用产业合作所建立的伙伴关系,才可以维持双边贸易的长久优势。
正在此间举行的第七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上,两岸经济专家就“大陆“十二五”规划与台湾中长期经济发展构想(黄金十年)”议题进行研讨。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副所长张冠华在分组发言中指出,2009年以来,两岸产业合作已取得一些新的进展,并已开始建构制度化、机制化的进程。但总体来看两岸产业合作新的运行方式仍处于初始阶段。
他认为,台湾方面实施的“搭桥专案”按原定行程将于2011年到期,“十二五”时期两岸产业合作如何进行,需要两岸共同确立合作的总体方向与目标,形成共同愿景并分步推进。
顾莹华发言以《“黄金十年”下的两岸经济合作展望》为题。她特别强调,ECFA的产业合作由工业领域为主扩及服务业的合作。她说,服务业的贸易竞争,其优胜劣败并非取决于生产成本,而是取决于服务的内容和质量。透过两岸产业合作所建构的服务模式尤其具有文化内涵,其优势地位不易被中国大陆与其它国家所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FTA)所取代;更重要的是,透过新服务业合作的安排,使两岸产业合作的空间更加宽广。
顾莹华指出,两岸的经济发展模式均需要转型,双方可以在品牌、新兴产业、服务业及投资等方面合作,而不论在哪方面的合作,都需要依赖中国大陆庞大的内需市场,这是台湾的新机运。
中华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刘大年也指出,未来两岸若要透过ECFA带动产业升级转型,产业合作应该是两岸谈判的重点。清晰定位产业合作,才能深化货品和服务业贸易开放效益,进一步创造双赢格局。
清华大学台湾研究所副所长殷存毅教授指出,对于两岸通过产业合作实现技术赶超的战略目标而言,企业联盟不是充分的条件,还需要运用更高层次的产业合作形式来实现两岸的赶超战略,产业联盟不失为深化两岸合作的一种路径选择。
殷存毅具体提出5个层面的政策建议,首先,制度环境的改善和建设,包括稳定两岸关系,使企业界对两岸关系有稳定的预期;其次,须合作构建相应的补贴机制,可借鉴欧盟各国对于“空中客车”的补贴机制,各自对自身核心企业的研发补贴,也可由两岸共同出资成立产业联盟基金对符合条件的联合项目进行补贴;第三,要帮助联盟特别是新兴产业联盟拓展市场,具体包括政府采购、标准设立、出口退税、对消费者或企业购买相关产品的补贴等;第四,应共同协商制定两岸产业联盟管理和监管的若干行政性措施及管理机构;第五,进一步推动和完善两岸产业“搭桥”规划,加强两岸之间、政企之间的沟通,将有利于两岸产业联盟各种具体目标的确立。(完)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