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厚植共同利益 深耕和平发展(2)

2011年05月10日 09:38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高远:关注青年,心系民族未来

  本届论坛首次将两岸青年交流作为研讨议题,得到了与会人士的高度赞许。两岸年轻一代出现在这一交流对话平台之上,那股青春的气息让论坛更加充满活力,更加显得生气勃勃。

  在“两岸文教合作与青年交流”的专题讨论现场,第一次出现在论坛上的年轻学子们毫不怯场。自由发言时间里,他们争相表达自己的观点,举手之踊跃让主持人都犯了难。

  与会的20多名台湾青年代表中,大部分都是“85后”。1988年出生的黄健豪是台湾政治大学政治研究所的一年级学生,去年9月获选为中国国民党青年团总团长,兼任国民党指定中常委。

  “两岸青年可以借由参与这一论坛的机会,看看国共两党的前辈怎么达成共识。两岸青年将来总会成为各个领域的接班人,有了这样的观摩学习基础,未来的沟通也会更加顺畅。”他说。

  22岁的张瑞夫还在台北教育大学念大四,但已经在一家文创公司担任企划,并正为两岸合办的“法蓝瓷文化创意大赛”提供赛事组织服务。他说:“今年参加这个盛会,也是特别想了解大陆的文创发展状况和两岸文教交流的前景。在论坛上了解到大陆‘十二五’规划的具体内容,对于未来的职业规划和了解大陆市场都非常有帮助。”

  1987年出生的台湾青年魏庆钟则说,两岸之前长期处于互不来往的状况,没有太多机会交流。但现在,两岸年轻人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交流,交换想法,激荡出不一样的思想火花。“我希望,两岸更多的青年学生能够多到对岸实地学习、生活,为两岸的未来累积更多的共识。”

  看到两岸年轻人的热情参与,他们的“论坛前辈”都倍感欣慰。亲民党秘书长秦金生就说,如果说经济合作是两岸“携手”,那么文教合作就是两岸“连心”,而青年交流则是两岸关系面向未来的发展动力。

  高辉则表示,在推动两岸关系向前发展的进程中,两岸青年交流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两岸青年在交流中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增进相互的了解和彼此的感情,认识到自身的前途都与两岸关系有关,这是十分重要的。这次论坛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本届论坛的“共同建议”中有3条涉及两岸青年交流,内容十分具体,且富有“创意”。新鲜血液的注入,丰富了两岸大交流的内涵,必将对两岸关系的未来产生积极影响。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不但要厚植共同的经济利益,而且要加强中华文化的精神纽带,增强休戚与共的中华民族认同。”本次论坛上,与会人士还在往届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讨了两岸文教合作议题。

  从弘扬传统文化到加强文化产业合作,再到教育领域的双向交流,那份共同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在一段段发言中表露无遗。人们期望,两岸经济合作、文教交流协调发展、相得益彰,因为心与心的契合能够创造出最持久的动力,推动两岸各项交流合作厚积薄发,永葆活力。

  五月的蓉城,夏意渐浓。这是一个万物滋长的季节,亦是浇灌梦想与希望的日子。第七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落下帷幕之际,面向新的征程,人们的信心不仅更加充足,信念亦更加坚定。

  人们深知,宏阔的蓝图要得以完成,须扎实根本,行稳方能致远。要实现两岸的共同发展与共同繁荣,至关重要的是必须巩固两岸双方业已形成的共同政治基础,保持两岸各自政策的稳定,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局。

  “希望两岸同胞紧密团结在一起,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切实用好机遇,积极应对挑战,排除各种干扰,为两岸关系未来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论坛闭幕式上的讲话,语重心长,饱含深意,道出了民族大义、同胞心声。(记者 陈键兴 李寒芳 海明威)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吉翔】
    ----- 台湾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