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IMD最新公布的《2011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香港和台湾竞争力排名创历年最佳。两地舆论纷纷解读数字背后传递的讯息——
港台竞争力 跃上好排位
【事件回顾】上周,据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最新公布的《2011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香港和台湾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排位。去年排名第二的香港,今年首次称霸,与美国并列第一。台湾竞争力排名,则连跳两级,从去年的第八名跃升至全球第六名,在亚洲地区也首度进入前三,创历年来最佳表现。
两地舆论解读:连接大陆,与大陆密切的经贸往来,是促港台经济成长的一汪“活水”。
台湾:走出金融海啸危机
IMD的国际竞争力评比由4大指标组成,分别为“经济表现”、“政府效率”、“企业效率”与“基础建设”。其中,在经济表现方面,台湾由2010年的第十七名进步为第五名。IMD给出的评语是:经济表现在困境后还能迅速反弹,显示已走出金融风暴危机。
2010年以来,台湾经济成长的相关数据印证了IMD的评语。
岛内相关部门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台湾经济成长率10.82%,创下近23年最高。高失业率加上飞涨的物价,曾经构成了台湾民众“高高在上”的“痛苦指数”。随着经济告别寒冬,岛内失业状况也逐月改善。2010年,台湾平均每月失业率为5.21%,今年3月,降至4.48%。股市是民众对经济信心的“晴雨表”,在金融海啸冲击下,2008年,台股跌到4000多点。2009年后稳步回升,前段时间重新站上9000点。业者普遍预测,在资金行情与两岸题材下,2011年台股走势将有如“倒吃甘蔗”,可以乐观。
对此,台《联合晚报》评论称,台湾经济走出金融海啸危机,逆境成长,背后必然是有一个重要的政经路线作为支撑。《经济日报》认为,对比民进党执政时期的排名,这份不错的经济成绩单说明,马团队开放的两岸经贸政策,使台湾经济重新回到正确发展道路。
IMD认为,ECFA(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署后,对台湾经济助力颇多,包括扩大了两岸贸易、稳定台海关系、增加企业投资与民间消费信心。对此,台当局“经济部国贸局长”卓士昭回应说,ECFA的签署绝对是对岛内经济表现的加分关键。
香港:竞争力首次冠全球
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是欧洲最著名的商学院之一,自1989年以来,该机构每年都对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区的竞争力进行分析和排名,所发表的《世界竞争力年度报告》在国际上享有较高声誉。
IMD报告显示,去年排名第二的香港和第三的美国,今年双双发力超前,并列第一,将去年榜首的新加坡挤落第三位。中国大陆则微跌1名至第十九位。
据香港媒体报道,全球竞争力排名各项指标中,香港在“政府效能”和“企业效能”两项同时称霸,“经济表现”维持第四名;“基础建设”则由第二十三名上升至第二十一名。个别细项排名中,香港在公共财政、国际投资、商业法规、金融、态度及价值观、科技建设等6项均是全球最佳。不过,IMD也提醒说,香港的生活质量并不是特别好,尤其是污染问题和不平等现象。
香港特区政府认为,香港相对全球很多经济体都有优势,“贸易的开放,投资及商业的法规,稳健的财务,成熟的制度,运作良好的财经市场及国际级城市的形象,都是香港成功的重要基石”。《大公报》指出,背靠祖国是香港的另一张“王牌”。
解读:为有源头活水来
IMD竞争力报告公布后,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表示,“高兴一晚上就好”。IMD报告显示,台湾“政府效率”排名倒退,由去年的第六名退至第十名。这一点,绿营紧抓不放,猛攻“政府效率”退步。
绿营的批评,潜台词自然是一贯的论调——质疑马当局开放的大陆政策。《联合晚报》从另一角度解析:过去3年,马当局正确的政经路线方向,在绿营“倾中卖台”的质疑声浪中,步伐确实略显迟疑,这会影响“政府效率”。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王建民进一步指出,过去3年,两岸开放政策步子的确迈得不够大,限制性内容较多,影响了外商、陆商入台积极性,从而影响到岛内招商效果和经济成长。
至于香港,全国人大代表、香港侨界社团联会常务副会长陈智思表示,近5年来,香港社会多了对“十二五”规划的声音,这是因为香港社会越来越有共识,香港将来发生的任何事情,无论旅游、贸易、经济等都与国家的经济密切相关。为有源头活水来,未来,背靠祖国,港人必须增加对内地的了解。(本报记者 李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