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成都庙会在高雄举办拥趸众多 民众乐享"川味川艺"

2011年05月25日 09:43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成都庙会在高雄举办拥趸众多民众乐享“川味川艺”
    5月21日,四川·成都大庙会在台湾高雄市文化中心举行“开庙大典”。图为台湾民众在观看四川艺人吹糖人。中新社发 刘贤 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闽南话、黝黑的脸孔、热带的大太阳……出高雄左营高铁车站,果真感受到一个不一样的台湾。开口问路,普通话马上在脑门上贴上“外乡人”3个字,自己听着都有陌生的感觉。那么四川话呢?如何跟高雄人交流?在车里看到一闪而过的牛肉面、冬粉王、八宝冰的小吃店招牌,想知道钟水饺、担担面在高雄的际遇。因为,“台湾•四川活动周”正在高雄举办“四川•成都大庙会”,这是大陆首个在台湾南部的大型民众交流活动,四川省省长蒋巨峰所率的交流团也由高雄入境,吸引两岸媒体聚焦高雄。

  好东西大家都喜欢

  进入夏天的高雄天气,阵雨说来就来,记者5月21日怀揣相机冒着大雨走进位于高雄市文化中心广场的成都大庙会,本来以为要到雨停才能等到人潮采访,没想到迎头就看到“川味”区担担面档前排起的队伍,35元新台币一小纸杯,来自屏东的一对老夫妻正边吃边二次排队。记者问:“能吃辣吗?”老先生答:“不太能,我们要少辣的。”“还要再吃一份?”“是,好吃,面Q(筋道),调味也香,辣味和台湾的不太一样,比较特别。”

  张凉粉、蒸蒸糕、乐山豆腐脑、军屯锅盔前也总是有人耐心等候。雨篷下的座位已经客满,有人等位有人站着吃。阵雨过后,庙会已经接近于春节期间大陆庙会的拥挤,除了川味区,川艺(民间工艺)、川茶、川景、故事三国、成都民俗区也人来人往,高雄人的“捧场”远远超出记者预期。询问主办方一位工作人员为何如此有人气,他的回答倒是简单:“好东西大家都喜欢。”

  保守统计,从5月20日至22日,一连3天的庙会有超过20万人次进场。

  南部热衷文化活动

  高雄,闽南方言文化区,当然《爱拼才会赢》这样的闽南语歌瞬间就能凝聚情感,但是变脸、四川清音、蜀宫乐舞在庙会上的演出也被高雄人围得水泄不通,有人边看边掏出手机呼朋引伴,有人来庙会专看演出连看3天。

  究其原因,“好看”、“新鲜”、“高雄人喜欢热闹、爱玩”、“是周末,都愿意出来走走”、“在广场,不收门票,像我们高雄自己办的活动”等等,记者得到各式答案。庙会的台湾主办方、沈春池文教基金会秘书长陈春霖的分析深入一层:“无论北台湾还是南台湾,无论是闽南话还是‘国语’,我们是有共同的中华文化基因的,只要是中华文化的东西,你不知道哪一点会触动记忆、唤醒感情。我们在台南办过浙江婺剧的演出,演出《白蛇传》,台南人当然听不懂金华话,但是他们熟知白娘子的故事,而且还有我们配的繁体字的字幕。结果演出结束后,观众鼓着掌喊:‘你们再来啊!要再来啊!’我在现场都要落泪……”

  庙会上,一年级的高雄小姑娘博娴给我上了另一课。三国故事区,她妈妈正指着塑像给她讲三国。我问她:“你知道三国吗?”答:“不知道。”我转而问她妈妈:“他们这代人会不会只看日本漫画、不再读《三国演义》了?”她妈妈答:“不会,她只是现在太小了。但她每周去读经班,来,给阿姨背《弟子规》。”博娴脱口背出:“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大俗的庙会背景,博娴稚嫩的声音传递出古典文化的雅致。

  两岸交流不是表演

  交流的目的是了解,而了解需要参与,需要让人走进来、看下去。但记者观察到个别赴台交流项目沦为表演,剪彩过后即散场,开幕之后就没人,场地或设在顶楼或设在地下室,匆匆两三天就撤展,既让人顿足大好资源浪费,又让台湾朋友感到这样的交流没有诚意,真是一举数伤。

  “内容好,还要讲究交流方式,还要用心去做,这样才能真正起到交流的作用。”从事两岸文化交流工作10余年的陈春霖说。他说的交流方式,就是大俗大雅各不同,比如庙会他们就设在开放式的广场,向各里(相当于居委会)寄送通知;而大雅的文化就要找准定位,从校园、文教机构推广,“台湾有昆曲、京剧、豫剧等各种观众群,好的展演不会没人看,而看你是不是对文化市场有了解,是不是用心在做。”

  吸引20多万高雄人参与的成都大庙会,让两岸交流从主席台走到民间,落实到普通人身上,也让人了解到台湾南部对大陆优秀的文化并不排斥,其中大有令人寻味的空间……(本报记者 陈晓星 吴亚明)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婷婷】
    ----- 台湾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