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5月25日电 台湾《旺报》“两岸征文”栏目今日刊载台北读者投稿,作者讲述在大陆工作之余自助游览了西安的著名景点,以及与当地民众的接触交流过程。
文章摘录如下:
趁着出差到西安的空档,有整天的时间可用,想去一些西安近郊的景点。我来到火车站右侧超大的公交车停车场“东广场”,坐上东线旅游的交通首选“306”公交车,因为“306”直通西安与兵马俑,可说是专为外国观光客设计的旅游专车,是“西安的门面”,所以远比其他公营公交车的水准来得好。
车掌小姐很有耐心
强烈建议要跑东线的游客,一定要坐“306”公交车,我后来去秦皇陵时,改坐“914”小巴,结果光离开市区就多绕了一大圈,沿路揽客还提早下高速公路,走传说中超颠簸的乡村泥土路,一趟碰碰车体验,多浪费了将近40分钟车程,且设备老旧脏乱、远不如“306”,唯一赢的是便宜了1元人民币。
本来我想直接到终点,先看兵马俑,回程停骊山,再回西安。但车掌小姐(售票员)听了我的计划,帮我分析了一下,她建议去程时先玩比较好,等玩到终点站时,从总站再直接回西安,因为在总站一定有位置,比较没有中途挤上不了回程车的问题。
这位车掌小姐的服务蛮好的,她光帮我调整行程,就讨论了快5分钟,确定我对行程没问题后,她才收钱买票,不会不耐烦。
车掌小姐就这样从后座的乘客一个个确认、收钱买票,她收到中段时,突然走到后面来问我“你英文水平好吗?”原来前面一位外国人有行程的疑问,她没办法用英文清楚地表达,想请我帮忙沟通。
我过去问了那个外国人,他想确认秦皇陵和兵马俑是不是在同个地方下车,我边回头跟车掌小姐确认,边把她的回覆和建议一一转述给那位外国人听,最后他也接受建议,他是在香港工作的爱尔兰人,特地飞来西安看兵马俑。
上高速公路后,车掌小姐走到我这儿,先为刚刚的帮忙说声谢谢,然后好奇地问我怎么会来西安玩?我说我是台湾人,来西安出差2个月,趁周末不用加班时到处走走。
讲完西安又聊台湾
她一方面很好奇我对西安整体的印象如何,是好是坏?我回说大陆有点像10几年前的台湾,感觉经济刚起飞不久,大部分人都还在学习摸索如何让地区成长发展,虽然蛮多地方得不断调整、持续改善,但整体来说普遍有种“明天会更好”的气氛在,大家对未来都默默地有种信心的这种感觉,我觉得相当不错。
然后我也夸了一下西安,它的治安远比想象中来得好,半夜出门也不会让人觉得不安全,东莞、深圳就不是这样了,且西安人有种文化古都居民的荣耀在,谈吐和素质都比我想象中好很多。
她听我一夸,也笑得很高兴,然后开心地介绍自己的家乡,说她虽然没出过陕西省,但相信西安不输沿海其他大城。
我在西安待2个月的心得是,年轻一辈对政治(“统独”)议题大多没啥兴趣,甚至觉得谈这种事很烦、浪费时间,他们一样厌恶乱搞的台湾寄生虫政客、政党为了互斗,搞得两岸无法正常交流而无奈,说真的,一般大陆人对台湾人普遍友善(至少我在西安是如此),而且台湾人消费力还是远高于当地人,做生意赚钱最实在,谁要发神经跟你谈无聊的“统独”议题。
抓蒋亭改名兵谏亭
像刚刚在讨论骊山行程时,我一提到跟西安事变有关的抓蒋亭时(蒋介石从行馆逃出,躲到骊山山道,后来被抓包下山的地方),车掌小姐就很紧张地说,那已经改名为兵谏亭了(因为“抓蒋”2字实在不雅,那是国共对立时代用的名称)她甚至不敢重复抓蒋两字,就是怕我这个来自台湾的人听了不高兴,反而是我一直嘻嘻哈哈地讲抓蒋亭。
时常和当地人沟通
后面几周我也常找机会跟公司以外的当地人聊东聊西,去认识这个对我们来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后来在平遥古街,跟一位铁路局老阿伯聊天,也是站在街上一聊就是一个多小时停不下来,他非常好奇台湾怎么看待大陆、怎么看待他心中极为重视那段历史。
又比如在平遥城隍庙时,我跟一个庙祝聊起台湾与香港的状况,其他庙祝也会探头探脑地过来加入对话。
靠着我们一般民众间的交流,相互了解与认识真的很重要,两岸就是要持续地花时间沟通、去分析摩擦冲突何来,然后想怎么改善,而不该像以前一样,凡事都闭眼装死、驼鸟心态地锁岛封闭,而对台湾的处境毫无对策与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