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两岸退役将领在京聚会:"海峡两岸应该互相接纳"

2011年06月07日 08:55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两岸退役将领在京聚会:“海峡两岸应该互相接纳”
“中山•黄埔•两岸情”座谈会现场。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1924年6月16日,黄埔军校举行开学典礼。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是中国现代第一所革命的军政学校,因校址设于广州黄埔,故称“黄埔军校”。

  6月6日上午,北京中山公园中山堂,“孙中山与黄埔军校——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图片展览开展。白发苍苍的老人,从台湾远道而来,为展览剪彩,读到展览中讲述黄埔故事的字句,老人们都有感慨。

  台湾退役将军王文燮,跟记者已经不是第一次见面,去年曾率团到河南祭拜黄帝。他说,黄埔人都有自己的自豪。“黄埔军校的创办,为中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它对于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和进行北伐战争起了重大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它为国共两党都培养了一批杰出的军事领导人。比方说,大陆十大元帅里,就有5人曾是黄埔的教官或是学生。”

  6月6日下午,“中山•黄埔•两岸情”座谈会在京举行,来自海峡两岸及海外的黄埔校友及亲友等300多人出席座谈会,21位台湾退役将军专程从台北来京参加。

  林上元,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他觉得,黄埔情缘在两岸的连接意义特殊。“这次在北京又见到了一些老同窗,当年十几岁的岁数,现在再见面都是八十几岁的老翁了。两岸黄埔人的交流与再聚首,本身就会再现两岸的共同影像。”

  “中山•黄埔•两岸情”座谈会,这次是第二届,首次举办是去年5月在台北,这其中,许历农功不可没。

  许历农,也是一名黄埔生,曾担任台湾军方总政战部主任等要职。已经92岁的高龄,许历农依然腰板笔直,讲起话来,中气十足。

  谈到积极推动两岸交流的初衷,许历农说,过去,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两岸兄弟阋墙。可在他心里,对两岸的和平统一一直有着热切的期盼。黄埔的校训是亲爱精诚,意思是说,黄埔出身的,于兄于弟,于手于足。两岸的交往应该如同黄埔精神一样,互相接纳,一笑泯恩仇。“其实,大家真的接触了,有交集了,一切也就没有那么难了。只要两岸都以民族大义为重,两岸互信机制的建立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来参加研讨会的还有黄埔亲友和后人。聂力就是一位。1939年,还没到20岁的许历农,进入了黄埔军校,成为黄埔第16期的学员,而聂荣臻元帅,当时正在黄埔军校担任政治部秘书兼政治教官,成了许历农的老师。而聂力正是聂帅的独生女。

  聂力,古稀之年,与人交谈十分平易,周围的朋友评价“为人低调”。不过,谈到黄埔、黄埔情缘,却丝毫不吝赞誉之词。

  “当时恐怕谁也想不到,黄埔军校会给20世纪的中国带来那么大的影响力。黄埔情缘是两岸的一笔财富,不过一个现实的问题是,黄埔同学如今都是耄耋老人,黄埔精神如何传承?‘祖国尚未统一,同学仍须努力’,斯言犹在耳,我们黄埔后人、亲友及有志之士,都应该有担当,携手为两岸和平发展贡献智力和心力。”聂力如是说。(记者 李炜娜 文/图)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程涛】
    ----- 台湾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