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一双成人尖锐的眼和一颗孩子单纯的心。”十年磨一剑,他从2000年开始构思的新作《大家都有病》总算出版了。这本书用全景视角描绘了当下社会的种种“病态”,呼吁我们都应该慢下来,去寻找内心的自我。他,就是台湾幽默大师朱德庸。
今年5月,《大家都有病》正式与大陆读者见面,不到一个月就突破30万销量。书中的经典“段子”更在网络上广泛流传。本月21日,“《大家都有病》高端对话——— 朱德庸新书北京首发式暨同名舞台剧朗读会”在北京举行。借新书发布之机,导报记者就新作品、“慢时尚”、人生感悟等话题与大师朱德庸展开了一番对话。
人物名片
朱德庸,1960年出生于台北,一头栽进当时无人敢尝试的专职漫画家领域,至今无辍。其漫画作品引领流行文化二十载,正版作品销量已逾千万册。代表作有 《双响炮》、《醋溜族》、《涩女郎》、《绝对小孩》以及新作《大家都有病》等。
谈新作
回不去童年 很多人有病了
导报记者 (以下简称“记”):您很多年不出书了。
朱德庸 (以下简称“朱”):《大家都有病》从2000年开始构思,2005年动笔,前后经过了差不多十年。虽然叫 《大家都有病》,但全书其实有六个板块:大家都有爱、大家都有玩、大家都有梦、大家都有错、大家都有钱和大家都有病。
记:您在书的自序里面说,希望读者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在这个时代里慢慢向前走”。这是您的创作初衷吗?
朱: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情绪变得很多,感觉变得很少;脑的容量变得越来越大,使用区域变得越来越小。所有的城市面貌变得越来越相似,大家的生活方式也变得越来越雷同了,所以我邀请大家跟我一起,用自己的方式让生活向前走。
记:您以前有《绝对小孩》,现在有 《大家都有病》。这是一个从小孩到成人心态的转变过程吗?
朱:《绝对小孩》是我2000年开始画的,只不过那时候我的重点在应该找回童年,帮助我们应付现在疲于奔命的时代。两个作品关系非常近,《绝对小孩》并没有重新回到小孩,所以有很多人就变成有病了。
记:因此大家的病其实是心病?
朱:大家不可能没有病。现代人所面对的课题就是生存,其实生存并不是非常困难,但是时代的进步以及很多商业的操作,挑起了我们的欲望。欲望很难满足的,所以大家选择用生命、用自我全部投进去换取,我觉得这个方式是错误的。
谈“慢时尚”
动作别慢 心态慢
记:在《大家都有病》里面,您提倡“慢时尚”。什么是“慢时尚”?
朱:这个时代有太多的陷阱,你必须一直保持清醒。要保持一个心态,就是 “自己怎么想才是重要的”。时代走这么快,过程一压缩,你就没办法从里面得到任何的养分。所以我提倡一个 “慢时尚”,让你的生活步调整个慢下来。不是说动作慢,是你的心态要整个慢下来。
记:“慢时尚”是您为有病族群开出来的解药。
朱:这个社会让我们没有什么选择的权利。看起来好像选择非常多,但我们的选择都在别人的圈套之中。所以我们应该拥有对自己生活、人生、价值自我选择的权利,财富成功只是一部分,而且也只能属于少数人,每个人并不见得非得成功、拥有财富才能实现他的人生价值。我想提供的另外一个想法就是,我们应该拥有选择的权利。
记:您的作品得到两岸读者的认可,这次《大家都有病》也在大陆出版了。两岸读者在对作品的共鸣上,会不会有所差异?
朱:两岸都同样面临类似的状况。台湾是从有钱到开始没有钱,大陆是没有钱慢慢开始有钱。台湾比较可惜的是,当它有钱时,有钱的时间不够长。但大家在有钱的那个时候,欲望已被扩张了,没有办法再收回去。
记:台湾如此,那么大陆呢?
朱:大陆现在发展越来越好。但当我们经济发展得这么好的时候,是否应留点空间想一想,自己应选择怎样的生活。我们要建立我们的价值,包括美感,我们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所谓的成功上,美感都是移植过来的。
谈自我
曾有想跳楼的冲动
记:《大家都有病》里有很多种病,您也有吗?
朱:很多病我都得过。十多年前,我像书里面讲的那些人一样非常忙,忙到早上八九点进工作室,电话就没有停过,最后忙到回家以后都没办法睡觉。那时我一个人睡在沙发上,脑袋里各种东西就会主动来干扰你,会来跟你说这个怎么没做、那个怎么没想。所以我就把电视打开,挑最烂最烂的片子看。因为你不用动脑筋,你只需要盯着电视把你整个脑袋清空。
记:这样的生活方式完全跟“慢时尚”相反。
朱:我记得有一天晚上10点多,我在工作室12楼,那一刹那想跳下去,因为我觉得没有任何意思。看起来好像充满了成功,所有人都需要你的东西,好像每天都做得很充实,但是突然你的生命问你,你到底在搞什么鬼。我停不下来。
记:那后来怎么停下来的呢?
朱:是我老婆强迫我停下来,她给我两个选择,你要继续做或者我们就离婚。
记:哈哈,但是很忙之后忽然停下来,也很难适应。
朱:很多很忙的人以为,当他停下来时马上就太平过日子了。其实错了,当你停下来你就是一个行尸走肉,根本不知道去哪玩儿。就像海绵一样,吸水到满的时候,得花更多时间让它慢慢干掉。
记:这种体验变成一个很珍贵的感悟了,现代人都是海绵。
朱:这个带给我很大警觉,我永远提醒我自己,我今天生下来在这世界上,并不是为了成功而来的,也不是为了创作出很好的作品。我只回归到我是一个人,应怎么样过我的人生。(《海峡导报》 记者 林静娴 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