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7月5日电 台湾《旺报》“两岸征文”栏目今日刊文《大陆人看台湾-游阿里山想到家乡的小火车》,来自东北的作者讲述其不久前赴台湾阿里山的一次“小火车之旅”,详细了解了阿里山小火车的古迹修复与再利用,以及其独特的铁路文化,这也让作者重拾当年乘坐家乡小火车的陈年旧事。
文章摘录如下:
我们团从嘉义车站乘小火车到沼平站,展开阿里山之旅。坐在原木椅上,彷佛回到过去。一路上,人们对擎天的神木、壮观的云海称奇,为满眼的翠绿,山间的清香陶醉。更为“之”字型“回道”惊叹!
古迹修复与再利用
导游介绍说,阿里山小火车是台湾人本着“古迹活化与再利用”的做法才延续下来;就是把残破的铁路、车站维修,把车头按原貌修整,依其自身特性赋予文化生活功能。这也是台湾人以西洋结合本土而形成的文物保护思路。
台湾光复后,阿里山上的红桧、扁柏等珍贵树种已被砍伐殆尽,徒留小铁路。实际上,这条百年“高龄”的铁路“多灾多难”历尽沧桑。被数不清的台风暴雨、泥石流摧毁过,也被地震损坏过。但对被破坏的铁路,导游说台湾从没放弃维修,例如把25号蒸汽车头改为柴油引擎,让黑色蒸汽老车重新上路,不仅“衔接”了历史,还不冒黑烟更环保了。更名为“阿里山森林游乐区”后,这辆运木材小火车蜕变为阿里山游览车,供人体验阿里山风情,如今旅游兴盛又带旺了小火车。
听导游说“古迹活化与再利用”的方法让小火车衔接了历史。我想起东北家乡伊春林区也有连接五营、南岔,郎乡的小火车。当年,我爸爸就坐小火车上、下班。我长大后也坐过那辆蒸汽机小火车。
那条铁路是1937年日本统治时期“伊春署”为日本掠夺木材兴建的。1949年后就担负着运木材又运人的“客货混载”任务。后来,随着公路的贯通,小火车客货逐年减少,后来就无人问津了。
铁道文化衔接历史
到了1990年后,森林铁路和小火车被搁置,任其沦落风尘。如今,在郎乡还有一段铁路和两台蒸汽机车及4节车箱供蒸汽机车爱好者拍摄。
前几年,五营森林公园为填补历史空白和满足游客需求,买了6台“无轨观光小火车”供游人游览。一家电影公司在家乡拍电影《小兴安岭深处》时,因主要道具是“森林小火车”而购进一辆蒸汽机车和车箱。还修建“森林小火车站”,铺设了可供森林小火车正常行驶的铁路。
相比之下,若我家乡也“对铁路及时维修”,也“把小火车头按原貌修整”,也“依其自身特性赋予文化生活功能”。那么,拍电影就不必去购买蒸汽机车和车厢,建森林小火车站,铺森林铁路了。更没必要用买来的“无轨小火车”供游人乘坐,让游人坐在“无轨小火车”上去寻找遥远的“有轨小火车”那种感觉了。
这次阿里山小火车之旅,让我重拾当年自己乘坐家乡小火车的陈年旧事,更让我心情变得复杂。(赵丽芹)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