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8月11日电 题:莘莘学子赴宝岛 两岸交流树新风——小议台湾高校首次跨海招收陆生
作者 毕诚
今年秋天,首批近千名大陆学生将跨过海峡,奔赴台湾十所高校攻读学士、硕士或博士学位。这不仅为两岸教育合作掀开了新的篇章,也为两岸青年交流增添了新的平台。
时代潮流使然,两岸学子心手相连
大陆学生赴台求学是两岸关系不断改善、双方交流不断深化的必然产物。特别是2008年以来,从两岸实现全面直接双向“三通”到签署ECFA、成立经合会,从《富春山居图》合璧联展到大陆游客赴台自由行,一座座里程碑矗立于两岸关系进程之中,由经济领域不断延伸拓展到文化、教育领域,汇成滚滚潮流,推动两岸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台湾政党领导人吴伯雄说过,经贸交流使两岸人民手牵手,而文化交流使两岸人民心连心。也有人说过,“两岸交流,归根到底是人与人的交流,最珍贵的是两岸同胞心与心的沟通”。这次陆生赴台,正是为了让将来的两岸人民既手牵手,又心连心。
两岸教学互动,陆“才”台“财”共同受益
对两岸来说,青年学生交流都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我们先算算“教育帐”。台湾的大学教育有独到之处,多所大学在亚太区域排名居前,电机、电子、化学等专业实力雄厚,为大陆学生接触新知、赴境外求学提供了更多选择。当然大陆学生也有很多长处,如台湾媒体所言,大陆学生条理清楚,上课爱发问,而且拼劲十足。相信陆生赴台后,会在教学中不断与台湾的老师和同学碰撞出灿烂的思想火花。当然还有“经济帐”。粗算一下,包括学杂费在内,每一个赴台陆生的年消费约在5万元人民币左右,千名陆生就将近5000万元,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日常消费,受益的当然是台湾基层商户。
更为重要的是,陆生赴台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学术的交流,更是两岸民间和社会的接触和交流,台湾民众将发现一个越来越开放、越来越进步的大陆社会,而陆生也将认识一个不完全等同于书本的台湾民间。双方都将因此更深入的了解彼此,更全面的认识自我,更真切的发现彼此共同共通之处。两岸青年同窗数载结下深厚的友谊,更是什么也换不来的。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对于现在的赴台陆生和台湾本地学生来说,他们本身没什么历史包袱,沟通也没有什么障碍,在全球化的时代,两岸青年同为炎黄子孙,同受中华文化熏陶,本身就有太多的共同语言,理应走在两岸交流与合作的前沿。
隔绝封闭难再,共创两岸美好明天
当然,相比每年500多万的大陆高校入学人数,今年赴台的大陆学生并不算多。原因有很多,比如,大陆学生对台湾高校的了解还不多,又比如,陆生入台求学目前还有不少限制,令不少有志学生望而却步,还比如,网络、媒体上还有些不和谐的声音。
另外,大陆学生过去只有在参加赴台交流活动或者作为交换生时才有机会去台湾;现在,大陆的青少年将会在台湾度过三至四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与台当地学生一同学习、生活、成长。如何处理彼此相处可能会有的各种问题,如何融入当地社会,不仅对大陆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对台湾教育和高校也提出了崭新的课题。
尽管困难重重,前途曲折,但只要两岸青年迈出这一步,就是一场胜利。六十年前,大陆和台湾相互隔绝,两岸“交流”一度只能靠炮弹,恐怕没人能想象大陆和台湾学生可以到对方的高校上大学;六十年后的今天,在两岸共同努力下,一个个过去感觉不可能的领域都取得了突破,两岸中国人用事实证明,只要一家人坐下来好好谈,就没有永远解决不了的问题。2002年香港首次招收内地学生的时候,也只招到几十名学生,但9年后,在香港读本科的内地学生已有4600多人。有理由相信,随着岛内不断完善相关政策,随着大陆赴台学生的现身说法,赴台学习会越来越热,大陆学生报名也会越来越踊跃。希望两岸有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到对岸走一走,看一看,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