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行走台湾:咖啡馆是台北人的第二个家

2011年08月29日 10:56 来源:东南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27日上午,台北。下过整整一个晚上的大雨,还有淅沥小雨滴着,在入秋之际,令人心头也生起几许凉爽。雨后街头的星巴克、丹堤、伯朗等咖啡馆,或者是街头拐角处的85°C咖啡店,以及小巷深处的咖啡馆,都越发显得清新凉爽。

  台北咖啡达人“水瓶子”形容:咖啡馆是心灵角落里一棵美丽的小树苗。85°C的公关行销总监钟静如说,咖啡馆是诗情画意的地方。漫画作家“水瓶鲸鱼”觉得,咖啡馆是安静感性的女人,站在不远处体贴着你。

  走在台北街头,处处可闻咖啡香,台北人在咖啡馆享受如雨后的清凉,感受另一个家的氛围。

  阅读写作的独处空间

  3年来,“水瓶子”泡过了台北100多家咖啡馆。他原来在资讯行业跑业务,经常在台北各个场合开会,一两个小时会议结束后,觉得没啥地方可去,就泡咖啡馆。点上一杯咖啡,掏出笔记本电脑,一坐就是几个小时,查找资料,写工作报告,有时也写点心情日志。

  他很喜欢这种体验:大家安静地看着书,或者专心地看着电脑,不像图书馆那样静默,有好听的音乐相伴,感觉时光轻轻缓缓地从身边滑过。他说,喜爱一家咖啡馆,不仅是奔着好喝的咖啡和美食,更是奔着好的氛围和对味的音乐。

  台北市民王小姐平时把自己关在家里看书写作,日子久了,自闭感与日俱增,她便会来到咖啡馆,虽然也没有跟人交谈,自己一人静静坐在那儿看书写作,但几小时后离开咖啡馆时,已觉换了一个人:感觉不再自闭,对外面的世界有了奇妙的感动,心灵向外界徐徐敞开着。她觉得在咖啡馆,可以感受到外界的生气,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气场。

  人本质上来说是群居动物,咖啡馆为王小姐提供了感受人气、又不影响看书写作的独处空间。无论在大众化消费的星巴克,还是小众化的特色咖啡馆,时常可看到一人独自进来后,掏出笔记本电脑或者书本、杂志,然后,一杯咖啡陪伴他们几个小时的读写时光。

  都市人的公共会客厅

  在台北一家房产中介公司跑业务的程先生,喜欢邀请客户到咖啡厅谈业务。他前些年曾到厦门经商,那时他常把客人带到茶馆洽谈,回到台北后,茶馆很少,取而代之的是遍布街头巷尾的咖啡馆,于是把会客点转移到了咖啡馆。

  台北退休市民萧岩松回忆了更早以前的茶馆,大约在上世纪60年代,茶馆是最热闹的休闲聚会地,大家喝功夫茶,不少歌星和歌仔戏明星从茶馆一唱成名。后来卡拉OK、泡沫红茶、网吧、K书中心(相当于“书吧”)兴起,人们的聚会空间有了更多选择,茶馆的功夫茶渐变成泡沫红茶,在艋 老城区,不少茶馆演变成了空间狭小的茶室,成为老人打牌或色情服务的场所。

  随着茶馆演变为茶站、茶楼或茶室,以及电脑普及压缩了网吧生存空间,卡拉OK也不再光鲜闪亮,台北人需要一种新的公共会客厅,在这种背景之下,咖啡馆走入了台北人的生活。

  钟静如介绍,早期的老树咖啡馆是西餐附带咖啡的经营模式,那时喝咖啡是有钱人的消费。十几年前星巴克以快速复制的连锁形态进入,把咖啡价格大幅调低,飞快带动了咖啡消费平民化,越来越多上班族以边走路边喝星巴克为一个符号一种身份。

  六七年前,主营咖啡、面包的85℃创立,更把咖啡价格平民化,推动了咖啡走入市民百姓家。此后,便利商纷纷卖起了三五十元(新台币,下同)一杯的廉价咖啡,台北人更爱喝咖啡了,从而更加喜爱把咖啡馆当成会客厅了。

  特定族群的交流会所

  坐落在住宅区内的生态绿咖啡馆,老是让“水瓶子”找不着路。但是一旦找到后,他就有宾至如归的感觉,每次在那遇到的人,即使是第一次见面,似乎已经是朋友,彼此有聊不完的话题。

  生态绿每次聚会主题围绕公平贸易,由一帮理念相同的人聚到一块,有时举办新书见面会,有时是读书会,有时为公平贸易的具体商业活动而脑力激荡。每次在生态绿相聚,“水瓶子”都觉得像在家里一般融洽。

  假日的蛙·咖啡,也经常举办包场聚会,有时一群人听一个人演讲,有时三五成群分组聊天。这家咖啡馆老板“蛙大”喜欢登山和摄影,“水瓶子”也是摄影迷,他第一次来到蛙·咖啡,就被墙壁上的摄影作品吸引住了。这家咖啡馆时常举办摄影展,成了不少摄影迷的会所。

  有河book每逢周末、假日都举办活动,包括纪录片欣赏、诗人研讨会、摄影交流会、歌手演唱会等,这家名为“书店”其实也是咖啡馆,志趣相投者在喝咖啡过程中,心情愉悦地交流心得。

  台北文化气息浓厚,文艺活动众多,各式特色咖啡馆以不同的风格和个性,吸引来不同族群前往举办活动,特色咖啡馆成了特定族群的交流会所。

  “水瓶子”去美国旅行时,星巴克是他上网贴旅行日志的地方,在台北他却不去星巴克,而是喜欢到特色咖啡馆和朋友聊天,或一人看书上网,或参加周末、假日的各类主题活动。

  诗意地“生活在别处”

  一天晚上,导报记者来到台北师大路附近的一条小巷,找到天晓得咖啡馆,映入眼帘的餐具、家具、灯具一律古色古香,踩到一些桧木地板时,地板居然“吱吱”作响,似乎要跟你对话。

  老板娘姓廖,单身一人生活,是个喜欢安静的人,几年前曾在一个热闹地段开了一家“尘外”咖啡馆,客人很多,她一看到川流不息的客人就头痛,营业一年后就把“尘外”关了。

  老板娘自称为“活在现代的古代人”,不碰电脑不上网,开咖啡馆与其说是为了赚钱,不如说是“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她喜欢选在偏僻处开咖啡馆,为自己,也为磁场相近的客人留一个“生活在别处”的空间。

  前些天的一个中午,正在打盹的她,听到小孩的叫门声,出门一看,看见当年常在天晓得聚会的一名大学生,如今已为人父,带上老婆孩子一同前来看她。这人已离开台北9年,一回来就想到了天晓得。

  一个在北京读中医的学生,高中时也常到天晓得,今年暑假又约了几个同学回来聚会。老板娘觉得就像自己的孩子回来看她,相互间有一种奇妙的关系。还有一次,一个老顾客带了一家四口人过来,当天老板娘谢绝了其他客人,专门跟这家人叙旧,她觉得这种看不见的情感是最值得珍惜的。

  市民王小姐爱泡那些名字奇怪的咖啡馆——— 阳台、睡不着、私处、二条通、朵儿、小猴子、路上捡到一只猫……假如有人打电话来说,“今晚我们约会在私处?”是不是很暧昧?阳台咖啡馆老板娘给客人留言说:“秋天的阳台很舒服!培英公园里的桂花香了,来喝咖啡时可以顺道去看看喔!”

  二条通咖啡馆,“水瓶子”轻吻了一口咖啡,在电脑上打下了一段文字:室内有棵大盆栽小树,树上挂着一个鸟笼,天井洒下阳光,莫扎特的交响曲传来,音乐停止时小鸟叫得更大声,我以为是CD片里的鸟鸣,细一看,是那只与音乐交谈的鸟,随着音乐的节奏和音。

  27日傍晚,台北街头还飘落着毛毛细雨,雨中的咖啡馆,似乎属于我的家了。

  行家视点

  85℃公关行销总监钟静如:

  台北多元文化的温情展现

  台北人为什么爱喝咖啡?咖啡馆为何遍布台北市?正如在音乐、电影、娱乐等领域,美国元素深刻影响着台湾社会,以星巴克为代表的美国咖啡文化,又一次在台湾获得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台湾是一个多元社会,与国际接轨程度高,对西方文化接受快,所以咖啡能够风行台北。但同时也应看到,台湾没有全盘接收西方文化,而是经过了在地化改造,体现出中西方文化的融合。

  举例说,同属街头咖啡馆风格,85℃相比星巴克,首先把咖啡价格调低了大约一半,营业场所从星巴克的卖场模式转变为街头拐角三角窗;营业时间突破了星巴克晚上10点打烊,延伸至全天24小时。

  以营业时间来说,美国人下午4点多下班,晚上八九点街上就没多少人了,因此星巴克打烊早。可是台北夜生活多姿多彩,时至半夜仍有不少地方人潮涌动,因此85℃直营店都推出了24小时服务。

  咖啡馆使人联想起诗情画意、人文荟萃,台北浓厚的人文气息,为咖啡流行创造了良好土壤,遍布的咖啡馆又使得台北更有人文色彩。

  台北人在高效忙碌的工作之余,找到了咖啡馆这个闲适温情的空间,台北因此增添了几许悠闲,几分妩媚。(《海峡导报》 记者 兰文)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李伦】
    ----- 台湾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