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台湾百姓故事:传承客家文化的“柿饼世家”

2011年10月21日 11:02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客家人刘理鑑一家在新竹县新埔镇旱坑里经营着家传四代有百余年历史的柿饼店。

  一家人有一个共同的记忆——孩童时,在农忙的季节,凌晨两点就被大人叫醒,帮忙给柿子削皮,直到六、七点钟把削好的柿子放到架子上准备日晒后,才能去上学。

  制作柿饼是客家人的传统——客家人为了过冬和迁徙的需要,习惯在农作物丰收之后将它们制作成可供长期储存的干粮,柿饼就是当中的一种。

  新竹县素有“风城”之名,每年秋季开始季风强劲。而位于新竹县东北端的新埔镇,独特的丘陵地形,形成了这里干燥少雨的气候,再加上每年都会到访的劲风,使得当地非常适合风干和生产柿饼。直到今天,新埔镇仍是台湾规模较大的柿饼制造中心。

  “我们家从祖父开始就在这里经营这家柿饼老店了。”刘理鑑告诉记者。作为柿饼店的第三代传人,他已经经营柿饼店整整30载了。

  选果、去蒂、削皮、碳烤、日晒、捻压、杀菌……,小小一颗柿饼,中间的工序却很是考究。每年从九月开始到次年一月都是当地人制作柿饼的繁忙季节。

  刘理鑑说,制作柿饼是十分辛苦的行业。繁忙的季节里,他雇佣了八名附近的客家人。尽管有了机器的辅助和工人的帮忙,可每天为2400-2600斤柿子削皮,碳烤和日晒,仍然是十分繁重的任务。

  “我的原则是照客家老方来生产、按规矩来,决不偷工减料,要保持客家柿饼原有的风味和甜度。”刘理鑑说。

  刘家的柿饼店现在名为“味卫佳柿饼观光农场”。每到秋天,成千上万颗晒在架子上的黄橙橙的柿子,在周围的绿树和蓝天掩映下,让游客能感受到满满的丰收的喜悦。客家妇女身着鲜艳的客家服装忙碌在柿子架间,成为摄影爱好者镜头中独特的风景。

  到今天,刘家的柿饼店主营两项业务:一是传统的柿饼制作;二是观光业。在秋天的周末,小小的柿饼店一天接待数百甚至上千的游客,附近的小学和幼儿园也来申请在这里做现场教学。

  刘家的人会在现场教授孩子们很多做柿饼过程中有意思的细节。“我们很珍惜这些与游客和学生互动的机会,因为制作柿饼和与游客互动的过程中,我们也是对客家文化的一种传承。客家人勤劳、诚恳、热情,希望这些都能在我们的柿饼制作和DIY教学中传递出来。”刘理鑑的儿子刘彦君说。

  刘理鑑父子还十分关心大陆柿饼行业的发展。刘理鑑说,大陆和台湾制作的柿饼各有特点。比如大陆用来做柿饼的柿子成熟度就更好。另外,今年以来也有大陆一些城市农业部门的人前来参观,大陆的柿饼厂家也有找刘理鑑联络,希望他到大陆去做技术顾问。

  “制作柿饼的技术本来就来自大陆,很高兴直到今天,小小的柿饼依旧连接着两岸。”刘理鑑说。(记者 孟娜)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李伦】
    ----- 台湾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