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两岸三地学者苏州论道“中华玉文化”

2011年11月12日 16:3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两岸三地学者苏州论道“中华玉文化”
陆子冈玉雕艺术与中国玉文化研讨会12日在苏州举行。 李克祥 摄
    香港中文大学考古艺术研究中心主任邓聪教授认为“玉器初现是心智革命。” 李克祥 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中新网苏州11月12日电(李克祥)“玉为器物,器以载道,道在何方?”陆子冈玉雕艺术与中国玉文化研讨会12日在苏州举行,苏州工艺美术界师生、玉雕行业人士等聆听了大陆、台湾、香港学者围绕各自研究领域发表的精彩演讲。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玉有五德”……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玉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公共考古中心刘国祥研究员说,考古发掘证实,中华大地上到处闪耀着玉文化的风采,不同历史阶段虽有高有低,但八千年来没有中断过。正是玉文化的考古研究,打破了曾有的中华文明“中原中心论”,确立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论”。

  刘国祥认为,每个中国人都喜欢玉,不管有没有,这就是历史积淀产生的民族性。他对08年北京奥运的“金镶玉”奖牌予以肯定,认为这是对中华玉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台湾杨建芳师生古玉研究会会长陈启贤先生对明代玉器工艺的“显微研究”,令人大开眼界。他演示、讲解了“梁庄王墓出土玉器”的高倍显微图片,在现代技术的帮助下,精美、光润的玉器“原形毕露”,各种细微的痕迹清晰可辨,从中可看出古代玉器的整套加工工艺。这为研究、鉴别玉器提供了一套更科学的手段。

  “玉器初现是心智革命。”香港中文大学考古艺术研究中心主任邓聪教授的演讲把视角放大到了“东亚”,他用阿尔泰、贝加尔湖等东亚地区考古发掘出的大批玉器图片分析说,玉器产生于4万年前“现代智人”形成的阶段,是进取心的“体现”。邓聪还提出,判断古代玉器的关键不是材料,工艺到位了就可认为是“玉器”,比如一些用动物骨头制作的“玉器”,他认为就是玉文化的“起源”,“真玉”的出现,则一直要到八千年前。

  《天工开物》记载:良工虽集京师,工巧则推吴郡。明清时期,苏州引领了中国玉雕行业的发展。对于明代苏州玉雕大师陆子冈,各方专家更是推崇备至。“玉雕师都要感谢陆子冈。”刘国祥直接了当的说,中国古代著名的玉器很多,但创作者是谁,后人都无从得知。陆子冈开创了在玉雕作品上落款的历史先河,为玉雕人获得了历史文化地位。

  苏州市玉石文化行业协会人士介绍,久负盛名的苏帮玉器,改革开放后再次走上了复兴之路,目前已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治玉中心之一,拥有从业人员数十万,年成交量达200亿元,形成了完整的玉石设计、制作、流通产业链。(完)

分享按钮
    ----- 台湾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