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大陆青年行走台湾:把回忆带走 把友情留下(图)

2011年11月17日 10:1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大陆青年行走台湾:把回忆带走把友情留下(图)
    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主办的“追寻历史足迹”系列活动之两岸青年交流工作参访团在台参访。(中国台湾网 宿静 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日前,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主办的“追寻历史足迹”系列活动之两岸青年交流工作参访团结束了为期9天的在台参访行程。从日月潭到屏东,从高雄到台北,来自大陆4所高校的师生们一路走过,留下了串串足迹,这9天时间,在他们人生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在这里,他们交到了新朋友,在这里,他们见到了新景物,在这里,他们体验到了完全不曾体验过的人生经历。他们在这里有了收获,也有了新的思考。

  带着美好的憧憬 走进美丽的台湾

  “追寻历史足迹”系列活动之两岸青年交流工作参访团由25名来自清华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交通大学以及首都师范大学的师生等成员组成。这些团员绝大多数都是第一次踏上宝岛台湾的土地,部分学生曾经接待过到北京参访的台湾学生,学生们带着对日月潭的憧憬,对台湾伙伴们的思念,对这次访台之旅期盼已久。

  学生们从北京带着满满的行李箱登上了南下的飞机,箱子里装的满是送给台湾朋友们的礼物。兔爷、小卡片、笔记本……样样满含了对曾经交好的台湾伙伴们的深深友谊。台湾的学生们也都满怀期待地等待这些北京朋友们的到来:他们安排了满满的行程,准备带领好友寻古访幽;准备了各式各样的风情小礼物,再一次塞满海峡对岸朋友们的箱子。

  这些大陆的青年学子,对台湾之行的期待,既活泼又具体。中国交通大学学生李震这样告诉记者:“大陆和台湾是同宗同源的,但是一直以来,台湾对我来说都只是教科书上的地名而已,基本上对台湾的印象是一片空白。所以,我最希望能了解到台湾的风土人情和历史,和台湾的青年人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状态和思想认识。其次就是想尝尝台湾的美食,看看台湾独特的风景。”而中国地质大学学习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王红岗,对国际化前提下两岸青年对国际人力资源竞争的看法和准备这个话题分外感兴趣。经过9天的交流和互动,学生们对自己想了解的内容都有了一些认识,纷纷表示台湾之旅不虚此行。

  中国地质大学团委专职副书记佟拓希望这些第一次有机会造访台湾的学生们可以在欣赏台湾美景的同时,多看看台湾学生的生活状态和思想的关注点。“希望他们此次能发掘台湾学生的生活学习与我们的相似点与差异,希望他们可以从中取长补短。”他说,“还希望他们能通过这个旅程,多交些新朋友,包括大陆和台湾的朋友。希望他们能通过这种平台,与新朋友进行长期的沟通和交往。”

  体验宝岛风情 收获真挚情谊

  从日月潭到太鲁阁再到台北市,看着宝岛台湾别具特色的景色和民族风情,一切的一切都让大陆4校师生们流连忘返。参访团每到一个城市,都会有那些曾经在过去活动中与学生们相识的台湾学生赶来,与伙伴们相见,带领伙伴们体验当地的风情。一如北京大学学生王博雅所说,九日台湾行,一生宝岛情,学生们对台湾,对台湾的人民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结下了真挚的情感。

  13日,曾经参加过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组织的参访大陆活动的台湾学生们早早地来到参访团下榻的宾馆,带领自己的伙伴在台北市进行“走入台湾,体验台湾”的参观游览。其实,根据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的安排,台湾学生与大陆学生是一对一的志愿者服务。但是很多没有被分配到任务的台湾学生也自动自发地来带领大陆的伙伴们到台北市内参观:自由广场、101大厦、淡水,包括台北市的ktv,都留下了两岸学生们载着满满友谊的足迹。

  也有很多学生在12日的两岸青年交流联欢会上一见如故,台湾学生张俊杰就是在12日两岸学生大联欢活动上认识了中国地质大学的学生王红岗、朱阁等。在联欢会上,他们发现彼此非常聊得来,马上成为了要好的朋友。在13日“走入台湾,体验台湾”活动中,张俊杰自告奋勇陪伴新朋友们在台北市游览,101大厦、淡水……都见证了这些新朋友的友谊。

  北京交通大学学生贾捷的伙伴张传瑞,在贾捷初到台北时,便利用每天晚上的时间,带领他逛夜市、吃小吃,领略台北各种特色和风情。张传瑞是在2011年初参加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和台湾夏潮基金会活动时认识贾捷的,那时候,贾捷是接待他的志愿者。张传瑞住在贾捷的家里,由贾捷带领他游走北京,他看到了与书本上不一样的北京。从那时起,张传瑞和贾捷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像张传瑞讲的那样“就像亲兄弟”。

  “在千里之外见到久别的亲人让我们倍感亲切,看到朋友们能在宝岛台湾生活得幸福美好是我们最大的欣慰。不论距离有多遥远,幸福却只因为我们彼此惦念、相互帮助而永远留存,感恩历史能够让我们重逢,我们也将用心的交流不断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地质大学的学生王红岗这样告诉记者。

  增加两岸青年情感沟通 促进两岸文化融合

  近年来,随着两岸各方面交流的日益繁盛,两岸青年交流渐渐被人们所关注。在“追寻历史足迹”系列活动之两岸青年交流工作参访团为期9天的参访行程中,25位参访团员多次与台湾中山大学、台湾铭传大学等学校的师生进行交流。两岸的专家教授等相关人员,将两岸青年交流工作,作为影响未来两岸关系的关键来看待。而“追寻历史足迹”系列活动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主办,已带领两岸学子深度体验过西藏、甘肃、四川等20余个省、市、自治区的不同风貌。

  大陆的学生们收获了友情之余,也对两岸一脉相承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中国地质大学的学生朱阁饱含深情地写下了这样几句话:“宝岛台湾之行,友情、欢乐、感动、收获……点点滴滴,汇成了一段难以磨灭的记忆。距离冲淡不了情谊,时间只会让我们愈加珍惜。2011年的初冬,带着跨越海峡的友谊,我们以宝岛为起点,终点是没有终点,愿两岸青年携手并进,盼两岸交流更进一步。”此外,“值此辛亥百年之际有幸到台湾宝岛参访交流,通过几天的观察和交流更加直观地了解到海峡两岸的历史和发展,最大的收获莫过于看到了新形势下两岸青年面向未来、协力发展的共同愿望。我们愿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努力。”中国地质大学学生康晨这样说。

  同时,学子们也对进行两岸青年交流的重大意义有了更为深刻、具体的体会。“通过2011年初接待台湾朋友的经历,和这次在宝岛台湾的交流活动,让我深刻认识到,对于大学生来说,最有意义的是与台湾同学的交流。”北京交通大学学生贾捷说,“只有面对面的交流可以加深与对方的了解,消除隔阂,与对方学生的交流也是个求同存异的过程,我们在面对面的交谈中,分享各自的生活点滴,在其中找到我们共同的地方。”贾捷作为这个团里年纪较小的学生之一,在这9天的行程中,学会了思考,并开始成熟,他说:“我想,我们现在青年的交流只是两岸交流的一个起点,我相信我们都能在各自的生活中播撒种子,在不远的明天结出丰硕的果实,毕竟我们是一家人,我们都是中华民族。”

  赵云龙是清华大学学生,这几天的台湾之行让他感受到,台湾这个在文化和艺术上充满生机的地方并不陌生,跟大陆很多省市都有很多相似之处。“在跟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的工作人员和领导、老师们有过一些接触之后,我感觉到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和台湾夏潮基金会是把眼光和工作重心放在了两岸学生一对一的交流上,他们关注的是学生之间内心的交流、情感的交流以及文化的交流。”赵云龙说,“通过这种基层层面上的交流,影响到我们周围的朋友和家人等,这是非常踏实的交流。比如联欢会的时候,我看到很多台湾同学是2006年参加过交流活动的,有些已经参加工作了,他们现在还能够回来参与活动,就说明这种交流完全建立在真情实感基础上,是有血有肉的。对两岸青年之间的情感友谊文化价值观等的融合和交流,产生非常大的、正向的作用。”

  清华大学学生处教师曹爱红认为,两岸的民众如果能在青年或少年时期有比较多的接触的话,可以使两岸的文化融合得更好,使两岸人民的心走得更近。在参访活动接近尾声的时候,中国交通大学学生工作处副处长张博看着朝气蓬勃的青年人开心地唱歌、跳舞,感慨道:“在孙中山先生诞辰145周年之时,我想到了一句话:看得见的时候,眼睛在一起,看不见的时候,心在一起。愿两岸的青年永远心连心,愿两岸文化交流永远兴盛。”(记者 徐维彬)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吉翔】
    ----- 台湾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