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办第一个台胞青年夏令营,邀请并推荐台湾知名演员费翔登上春晚舞台,第一次组织台湾少数民族代表团参加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第一次举办台胞社团论坛……自1981年诞生以来,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全国台联)风雨兼程,践行使命,在服务、联谊、团结乡亲,促进两岸关系发展方面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融通两岸 服务奉献
2006年9月12日,台湾光复致敬团成员的后人们终于得偿所愿,他们在黄帝陵祭拜了祖先,同时“台湾光复致敬团祭黄帝陵文碑”也终于竖立在黄帝陵前。在完成60年的夙愿的这一刻,他们特别感念全国台联的鼎力相助和周到服务。
事情还得从头说起。1945年,抗战胜利,台湾光复。为了告慰祖先,认祖归宗,1946年,台湾同胞自发组织了由15位社会贤达组成的台湾光复致敬团,在台湾文化协会负责人林献堂的带领下,跨越海峡,来到大陆,欲去陕西黄陵拜谒。无奈天公不作美,大雨不断,交通不便,致敬团团员们最终未能到达黄陵,仅在200里开外的耀县遥祭了祖先,并带着遗憾返回了台湾。此后,由于历史原因,两岸云水阻绝,重返黄陵祭拜祖先成了遥不可及的梦想。光阴荏苒,白驹过隙,一晃60年过去。2006年,当年台湾光复致敬团成员林宪再一次发起回大陆拜谒黄陵的行动,此时,台湾光复致敬团成员大多已经凋零,呼应他的多是当年台湾光复致敬团成员的后人们。
于是他们托人找到了全国台联,表示想回大陆拜谒黄陵,告慰前人,同时还希望在黄陵为先辈认祖的事迹立一座碑。谒陵之事好办,立碑之事难做,黄陵属于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要在这里立碑,势必要费一番周章。但是,面对台胞热切的眼光,全国台联毫不犹豫承担起此项艰巨的任务,在接下来的40多天时间里,北京、西安、台湾之间的长途电话此起彼伏,台联和相关单位的工作人员奔走各处、全力以赴。在有关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终于按时达成使命。“台湾光复致敬团祭黄帝陵文碑”,也是继香港、澳门回归纪念碑之后第三块竖立在黄帝陵前的碑。
作为大陆定居台胞的乡亲组织,从成立的第一天起,全国台联就把服务乡亲作为自己的宗旨。1987年,全国台联首次邀请并推荐台湾知名演员费翔登上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舞台,拉开台联开展两岸文化交流的序幕。1988年,全国台联邀请并接待首批返回大陆的“台湾外省人返乡探亲团”,与阔别的大陆亲人见面。2009年,台湾遭受“莫拉克风灾”,全国台联紧急行动起来,直接组团入岛慰问捐助受灾乡亲。除此之外,全国台联还积极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反映台胞社情民意,并通过两会渠道提出对策建议,比如关于台商投资保障,关于台胞落地签证,关于台生同等收费和台生在大陆就业,关于台湾医师在大陆执业等等,真正把大陆惠及广大台胞的政策和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精神融入服务乡亲的具体事务中去。
交往交流 同胞同心
推动两岸交流交往,也是全国台联工作的一个重点,30年来,全国台联作了许多开拓性的工作,在两岸青少年的交流、两岸少数民族的交流上着墨甚多。
“我想,这是我这辈子唯一可能的一次。感谢全国台联给我这个机会!”2008年精彩的北京奥运,曾经有一群台胞青年全程参与,至今他们对全国台联心怀感激,因为他们能够亲临奥运赛场,是源于全国台联组织的夏令营活动。早在1984年,全国台联就举办了大陆第一个台胞青年夏令营。早期的夏令营营员并不多,他们大多是来自于海外的台胞,对于全国台联为他们安排的活动,很多营员抱着怀疑的态度。面对这些青年台胞的不解,全国台联更加认识到两岸交流的必要性,于是,他们克服困难,坚持把每年一度的夏令营活动办到今天。不仅如此,他们还办起了冬令营,并且从2004年开始,他们又将几百人规模的夏令营扩展成为千人夏令营。如今,全国台联的夏令营、冬令营,已然成为两岸青年交流的重要品牌活动。
“一样的大地,一样的天空,我们同胞同心、同一个梦……”《同是一个梦》这首歌,陪伴了两岸少年儿童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1992年,全国台联启动两岸和平小天使互访交流活动,从那个时候到今天,两岸共有2000多位少年儿童参与。结对子、进家庭,两岸小朋友通过交流,增加了相互认识,结下了深厚友谊,也在纯真的心灵播下了和平的种子。
可以说,有多少和平小天使,就有多少个动人故事。1999年,台湾的小天使到了云南,2000年,云南的小天使回访台湾,你来我往中,云南的吉丽和台湾的林孟瑾成了好朋友。如今,吉丽在澳大利亚求学,林孟瑾在美国读书,两个人始终保持着联系,珍藏着当年那份记忆。
两岸少数民族交流,也是全国台联工作的一个重点。早在1991年,全国台联就组织台湾少数民族代表团参加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在运动会上实现了祖国56个民族兄弟的大团圆。台湾少数民族是台湾社会的弱势群体,帮助他们提高生存技能,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站稳脚跟,并有所发展,成为全国台联为台湾少数民族谋福祉的切入点。近年来,全国台联举办了数期厨艺培训班,上百位台湾少数民族学员到北京学习厨艺。举办了数期才艺进修班,几十位学员到中央民族大学舞蹈系进修,还举办了四期手工艺培训班,近百位学员在北京百工坊学习泥塑、彩蛋、丝袜花、面塑、烫葫芦、中国结、刻印等手工技艺。为了能让少数民族朋友将手工作品转化为产品,走向市场,后两次培训班还特地安排了市场营销课程和实地市场调研,为他们回到台湾,回到部落开发市场、提升品质提供参考和借鉴。在今年6月举行的第四期培训班上,学员田春枝衷心感谢全国台联,感谢老师们的精心授课。
社团论坛 新的平台
面对两岸关系发展的新形势,全国台联的工作不断开拓、创新,这其中,台胞社团论坛成为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历史潮流中应运而生的两岸同胞交流的又一重要平台。
去年的9月10日至11日,首届台胞社团论坛在上海隆重开幕,为期两天的论坛中,来自全球各地87家台胞社团的120余位社团领袖及代表人士围绕“服务乡亲,沟通两岸,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就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签署后两岸经济展望、弘扬中华文化、两岸大交流中台胞社团作用等热点展开研讨。
台湾中华两岸文经观光协会创会会长许文彬表示,大陆每年都举办有关寻根谒祖的文化活动,例如陕西西安“清明公祭轩辕黄帝陵典礼”,河南郑州“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河南固始“中原根亲文化节”,山东曲阜“祭孔大典”等,“皆具有慎终追远、弘扬中华文化的意义,为凝聚两岸同胞的民族情谊起到积极的作用”。他认为,台胞社团可以从参与寻根谒祖的文化交流中,体现两岸的民族认同。
“我期待台胞社团论坛可以是一个持续在两岸定期举办的联谊活动,一个针对两岸交流活动、反映问题意见、分享活动经验的平台,一个提供台胞社团寻求、交换交流资源与信息的平台,一个提供台胞社团之间横向整合、促进联谊、加强合作、交流经验、整合资源的平台。”台湾夏潮基金会董事长宋东文在论坛上说出了他的期待。他分析说,部分台胞社团由于是自给自足、自寻资源,所以,一般组织规模小、资源少、财力人力不足,难以开展持续的两岸交流项目。“但台胞社团的优点是热情活力十足,灵活创意不绝,在台湾社会接触面广大,群众基础相当坚强。”
目前在大陆覆盖面最广的台胞社团、中华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常务副会长叶惠德表示,目前台企联在各地的协会分支超过百个,这次举办的台胞社团论坛启发台企联进一步做好服务台商和乡亲的工作。比如如何帮助两岸台资企业“修炼”好ECFA的“武功秘笈”,帮助新老台商顺利转型升级,以及在大陆西部和东北大开发过程中寻找新商机等,而这些都是台企联已着手投入的服务工作。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所长刘国深认为,当前,两岸民间社团的交流已逐渐从彼此了解、增进情感阶段,走向促进两岸“视域融合”的阶段。“社团交流能以最有效的方式拉近两岸人民的政治文化差距。”刘国深认为,两岸社会团体自身要保持开放性,要善于学习,社团的干部需要训练,不仅要有更全面的知识,还要有调和能力。
首届台胞社团论坛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论坛闭幕之时,也是“希望继续把论坛办下去”、“下届在海外举办”、“在台湾岛内举办”呼声响起之时。因应台胞的呼声,今年,全国台联先后在澳门和北京又召开了两次台胞社团座谈会,为第二次的台胞社团论坛做周详的准备。
三十载风雨兼程,三十载春华秋实,立足当下,展望未来,全国台联会长梁国扬表示,全国台联将一如既往,贯彻服务乡亲的宗旨,办好“台胞之家”,团结广大台胞,共同努力,来维护和发展两岸和平发展的格局,齐心协力建设好我们共同的家园。(吴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