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慈济慈善基金会:20年架起跨越海峡“慈善桥”

2011年11月19日 12:2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慈济慈善基金会:20年架起跨越海峡“慈善桥”
图为位于台湾花莲的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 韩胜宝 摄
图为台湾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展出的在大陆赈灾图片 韩胜宝 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中新网花莲11月19日电 题:20年架起跨越海峡的“慈善桥”

  记者 韩胜宝 陈立宇

  在安微“以爱搭起桥梁”,在河南“大爱唤醒了冰封大地”,在湖南“爱心连线大接力”,在广西“大爱不息,苦难不再”,在江西“大爱延绵不断”,在福建“大爱在福地”,在辽宁“大爱在零下十四度”,在青海“五千公尺高的大爱”,在内蒙“用大爱灌溉绿色的海”,在新疆“跨越距离的大爱”……位于花莲的台湾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展览大厅,一幅幅图片,一串串数字,向人们展示了与大陆隔不断的大爱。

  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发言人何日生向记者介绍说,慈济与大陆的渊源始于1991年华东、华中遭遇水患。将近20年的时间,慈济踏上了大陆的土地从未停止行善的脚步——

  慈济是享誉两岸的慈善组织,而在大陆慈善事业的高潮则是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发生大强震。那年,慈济完成了短、中期的紧急救助,还参与三年重建计划,先后已有1.2万人次志工赴川赈灾,在成都、德阳、绵阳、雅安等市援建了13所学校、幼儿园和一座近百户的灾民新村,投资建设环保科技园,各类重建项目援助资金预计将近5亿元人民币。

  近年来,慈济慈善基金会在湖北绽放人文之美的柔暖爱,在贵州点燃山中孩子的希望,在云南大爱不怕路遥遥,在西藏,大爱不惧山高高,建起了世界上最高海拔的希望小学,在甘肃为靖远、东乡等地百万人口修建水窖等抗旱设施,为贵州罗甸、紫云、花溪等地的村民进行生态移民,同时大规模开展医疗援助、环境保护、资源回收等工作。

  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专员赖睿伶对记者说,大陆第一家慈济静思书院于2007年5月在苏州启业,选择在苏州是因为慈济的两岸骨髓移植从苏州影响到全球。2008年8月,大陆第一家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也在苏州宣告成立。

  当年护送骨髓的慈济义工陈乃裕告诉记者,2001年6月,为拯救身患白血病的江苏姑娘陈霞的生命,就是从慈济骨髓库中找到的配型,骨髓采集后由他和3位师姐飞越3000公里,在手术限定的24个小时内,经香港、上海,将台湾同胞所捐的髓血安全护送到苏州,成功进行了骨髓移植。现在两岸“三通”了,几个小时就送到大陆,他先后把骨髓护送到北京、上海、杭州和西安。

  当年记者曾参与了“生命24小时”的采访,对此仍记忆犹新。时隔6年的2007年,苏州人杭彬把骨髓捐赠给台湾的一位白血病患者。六年轮回,终需有爱。

  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近20年来,慈济在大陆先后在28个省市、自治区开展慈善活动,累计骨髓捐赠1123例、建“慈济大爱屋”4397户、建水窑16433眼、援建学校50余所、盖敬老院10所,累计帮助10万余大陆学生。2010学年度奖助学计划在福建、广东、贵州、江西、江苏、浙江、四川7个省份开展,为各地贫困学生颁发助学金与生活补助,共计惠及2366位学生……

  慈济不仅为大陆送来房屋、学校、水窑,更带来了两岸血浓于水的亲情、友情、真情,带来了先进的慈善理念。今天,台湾与大陆虽然被台湾海峡所隔,但慈善事业是沟通海峡两岸的又一座大桥,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是无法割断的。

  大爱面前,海峡没有距离!

分享按钮
    ----- 台湾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