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台湾小吃:吃出怀旧与乡愁

2011年12月02日 10:12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台湾小吃:吃出怀旧与乡愁
台中逢甲夜市一景。本报记者 温红彦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以前不太理解,为什么同事“行走台湾”回来,会对凤梨酥、牛肉面等台湾小吃津津乐道,并付诸较多的笔墨。不久前应台旅会北京办事处之邀,参加了大陆媒体个人游参访团,对台湾小吃有了一点感悟。那些香香甜甜、酥酥软软的小吃,除了能吃出点功力,还能吃出点心意,吃出点怀旧的滋味、乡愁的滋味。

  两岸同胞隔岸相望几十年,如今随着个人游的开放,大陆人开始近距离观察台湾之美。而台湾之美,我以为应首推美食之美。有评价说台湾是“小而美”,若用于台湾小吃上,更是贴切得很。

  参访团一行人中,多是跑旅游的记者,出于职业的习惯,大家一路上凡见小吃,便一阵猛拍,卡片、单反齐上阵。我们的陈导游也总是带着浓浓的台湾乡音,指着摊点大声介绍:“你们看‘浩’,这个小吃真的好好吃‘浩’。”大家的兴奋劲儿终于感染了我,一路下来,我也感觉台湾小吃“真的好好吃”了。

  来台前,有许多小吃的名字我竟听也未曾听过。在台北,有一种叫爱玉冰的清凉甜品,黄玉般凉润,略带香气。问过摊主才知道,原来和芒果冰、仙草冰一样有名。爱玉是台湾特有的植物之一,用它熬煮后凝固的爱玉冻,加入碎冰跟柠檬汁,就制成爱玉冰了,据说还有败火的功效。

  金门、马祖的小吃也有奇异的。金门的圣祖猪脚贡糖,精选花生、芝麻、麦芽糖等制成,因形状像猪脚,故有此称谓。那不粘不燥的感觉,让你吃了还想吃。陈导游介绍,“这是很好的伴手礼‘浩’。”于是我们就买了些。

  马祖美食以淡菜为头牌。淡菜不是菜,是地道的贝类。我们到马祖时,正是淡菜成熟季节,居民利用退潮间隙,从岩缝间采来,清蒸着吃,极为鲜美。据说台湾岛上的居民要想吃到新鲜淡菜,也得专门跑到马祖来呢。

  台湾小吃多有典故,而其中许多典故又与困苦相连。譬如蚵仔煎,就是一种在贫穷时所发明的创意料理。它是在番薯粉浆里搅拌入海蛎子、葱或蒜所煎成的饼。而台南担仔面,更是穷人的美食,早先由小贩挑着碗筷与锅到处叫卖。历经了多半个世纪的风雨,台湾经济发展了,这种路边小吃也成为台湾餐饮界的金字招牌。

  在台湾,许多小吃都能找到大陆饮食的影子。这要追溯到60多年前,来台的国民党老兵因为思乡,把家乡的特色小吃搬到台湾,所以台湾小吃天南海北应有尽有。单从名称上,就能读出思乡来,比如山东卤鸭头、上海生煎包、故乡卤肉饭……一位小吃店的老板娘有句推介语,“很家常的东西,却让你想起久远的岁月。”言简而意深。

  从许多台湾小吃中,还可约略辨析出原住民生活的蛛丝马迹。可以说,一种小吃就是一段民俗史。小吃虽冠以“小”字,但它在饮食文化中的作用却不小,因此它也成为台湾最具号召力的观光旅游资源之一。

  台湾小吃还受到西方饮食文化的影响,比如珍珠奶茶,就是东西方饮食的混合物。它将地方小吃“粉圆”加入红茶,就成了风靡全球的饮品。到“春水堂”去尝尝原创的珍珠奶茶,就能体会到颇有创意的台湾人,已经把奶茶发展到极致。

  谈台湾小吃不能不提及夜市。导游对我们说,没逛过夜市,就不算来过台湾。

  台湾各地都有夜市,但最具特色的,首推台中逢甲夜市。在我们参访的行程中,就有这个夜市。当地陪同人员告诉我们,逢甲夜市因临近逢甲大学而得名,全台知名创意小吃,大都源自这里。来到逢甲夜市,这里人声鼎沸,如一锅沸腾的热油,许多小摊前排着长龙,整个地面水泄不通!我们在夜市第一个邂逅的,是逢甲路20巷巷口一家叫“大肠包小肠”的小吃,它是这里的第一人气小吃。所谓大肠是糯米肠,小肠指香肠,将糯米肠切开夹入香肠,加上肉松、菜脯就可以了。包装袋设计很巧妙,只要将纸袋一头撕开,扭动纸袋另一头,大肠包小肠就一点点露出来,避免弄一手油。沉甸甸的分量中,香浓的味道里,这款小吃依然散发出穷困时期对饱腹的向往。

  逢甲夜市充满创意,而台北的华西街夜市,则注重传统。华西街夜市入口处大红的牌楼、明亮的宫灯,述说着往日的辉煌。它是台湾的第一座观光夜市,虽不及逢甲人气旺,但老店经营风味纯正,许多老字号在这里都有据点,像台南担仔面,就是在这里发迹的。

  十多天的采访考察,因为有了台湾小吃的甘美滋味和糅杂其中的乡土意绪佐拌,台湾的那些风物人情和街风巷景,便深深镌刻在了记忆中。(本报记者 温红彦)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婷婷】
    ----- 台湾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