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郭台铭谈富士康百万机器人计划:是趋势也是考验

2011年12月12日 08:57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全球最大电子代工企业富士康近来公布百万机器人大军计划后,引起外界瞩目。其中,也有部分质疑聚于一点——如此大规模的机器人投入生产后,将会对企业用工造成何种冲击?

  富士康总裁郭台铭不久前在考察富士康山西晋城园区时说,去年,富士康在晋城研发的机器人已经下线,今年这一园区的机器人产能将达到一万台,三年后达到百万台。2016年,富士康科技集团将在山西晋城建成“世界最大智能化机器人生产基地”。

  相关人士透露,未来在某些车间,机器人将扮演生产的“主角”。今后五年,富士康机器人项目在晋城的投资将达到90亿元,产值可突破500亿元。

  设想“机器人战略”若能如期完成,三年后,富士康机器人规模与当下富士康员工的数量几乎相当。业内专家预言,大批机器人上岗后,短期内将挤占人类岗位的现象不可避免。

  “假如说,一条装配线上原来需要10位工人,换成使用机器人后,就意味着这10位工人将失去工作。”太原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谢刚说,短期来看,“机器人战略”势必伴生着一批生产工人的下岗。

  但同时,大规模机器人的出现也会催生更多新的人力需求岗位,包括机器人的研发、操控和维修等,都需要更多企业人员来从事。长远来看,反而利于一线生产工人提升工作档次,告别枯燥、技术含量低的生产劳动。

  一旦机器人大规模投入生产线,富士康则要想办法对被替换下来的员工进行再培训,这将成为富士康面临的又一场考验。按照富士康的设想,随着机器人的投产使用,人力将被转移到更高的附加值上。

  “富士康的年轻人将重新学习操控机器人软件、应用和维修,变为机器人的应用工程师和软件工程师,通过操作机器人的手和关节来完成生产。”郭台铭说,“把单调重复的工作交给机器人,这是中国制造业向世界发出的一个信号。”

  在富士康的工人队伍中,多是出生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年轻人。“要给员工更高的工资。他们的力量不在于制造,而在于创新。这符合人性化管理的趋势,符合中国80后、90后一代的心理特征。”郭台铭说。

  对于富士康的机器人计划,专家认为符合机器替代人工的大趋势。从全球来看,家电生产、汽车制造中已经基本实现机器人作业。而在石油勘探、化工制造以及核电站等一些危险环境下,则更需要机器人的尽快投入使用。

  与人类相比,出现在一线生产岗位的机器人有更高的承受力,在生产效率方面也具备优势。

  “在生产线上,工人相比机器人操作较为不准确。”谢刚举例说,产品通过机器人抛光,成品率可从87%提高到93%,因此无论“机器手臂”还是更高端的机器人,投入使用后都会使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此外,机器人的投入使用,可有效降低劳动力成本。

  “我国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努力实现最低工资标准年均成长13%以上,职工工资成长15%。成本压力下,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富士康自然会考虑转变生产方式。”山西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副教授耿晔强说。他认为,富士康早期得益于大陆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但近年来这一优势正在消失。因此企业会从利润最大化出发,降低生产成本以提高利润。

  在业界看来,富士康机器人项目的启动,不仅将推动企业内部寻求转变生产方式,也将带动地方相关产业和相关人才的需求。但这是否就意味着,大机器化生产时代将随之到来?

  “就成本来看,使用机器比较昂贵。目前全国范围内加工型企业的利润空间都特别小,事实上很难做到大规模使用工业机器人。只有像富士康这样生产规模大、资金实力雄厚的企业,才有能力尝试使用机器人。”山西省工业经济联合会一位副会长说。

  受访专家称,一些高危环境需要用机器人代替人工操作,但目前对于绝大多数企业来说,使用机器人成本更高,而且相关程序开发也并不容易。为此,实力雄厚的富士康也要做好充分准备。(记者 张羽 刘翔霄 魏飚)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李伦】
    ----- 台湾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