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台湾第一大姓"义门陈"后代20载大陆寻根路

2011年12月12日 10:01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来自台湾的陈建荣在“寻根”之路上走了近20年。作为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义门”陈氏后代,陈建荣去年在台湾接待了从大陆远赴台湾寻亲的宗亲们,这次应邀来德安参加“首届海峡两岸江州义门陈文化交流活动”,他同时也是台湾方面的组织者之一。

  在12月8日举行的大会开幕式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义门陈后裔们举着各省宗亲代表团的牌子,场面甚是壮观,和谐的家族氛围让在场的外姓人都觉得感动。

  古代江西江州陈氏家族曾被唐僖宗敕封“义门陈氏”,至宋嘉佑七年宋仁宗恐其“朝野太盛”而下诏让其分庄,其间义门陈氏的先祖们创造了332年15代不分家,高峰时人口达3978人聚居的世界家族史奇观,更有“击鼓传餐,白犬同槽而食”“三千灯火读文章”等典故,留下了无数经典文化遗产,被当代学者称为“义门陈文化”。

  尽管有着充满传奇色彩的家族历史,然而在台湾长大的陈建荣却一无所知。“我的祖父、父亲都没有来过大陆,我从小也在台湾长大,只听过一些先祖迁移的故事,但是对家族的一些典故并不了解。”陈建荣说。

  陈建荣的先祖在清嘉庆年间迁到台湾,其后再也没能回到大陆。陈建荣的曾祖父去世后,家产被变卖,曾祖母只好带着孩子到处流浪,后成为台湾的佃农。讲到小时候经历的苦难,他依然很伤感。虽然三代人都没有回过大陆,却都对海峡对岸的大陆有着特殊的牵挂,“一直都记得祖父告诫我们,有能力了要回大陆的老家去看看。”陈建荣说。

  据陈建荣回忆,1976年台湾出版了陈氏族谱,但是父亲买不起,23岁高中毕业后服兵役的陈建荣用自己的服役薪水,买了一本,“那时候祖父已经不在了,想到祖父在世时一直耿耿于怀,我把它买了下来”。

  随后,陈建荣开始悉心研究这本家谱,也开始了自己近20年的漫漫“寻根”路,“1989年台湾开放探亲的时候,台湾陈氏已经有人回大陆祭祖了,但是当时我们这一房没有能力,回不去,非常遗憾”。

  两岸实现“三通”后交流愈发频繁,陈建荣也尝试通过不同渠道联系大陆的宗亲。经人介绍,他和江西德安的江州义门陈宗亲会取得了联系,并且得到了完整的族谱和家族文化资料。“那时候我才了解到,我的祖先原来有那么多的丰功伟业。”陈建荣说。之后,他不断往来于海峡两岸,并投入两岸义门陈宗亲的交流活动中。

  据陈建荣介绍,在清乾隆年间就有11支义门陈家族后裔迁移到台湾,但是经过200多年后,这些台湾宗亲后人大都与大陆宗亲失去了联系。

  “我到台湾各地去走访,只要碰到姓陈的就问有没有族谱,然后帮他们找大陆的宗亲去对照,看看属于哪位先祖的后代。”陈建荣说,下一步,他还要组织台湾的宗亲来大陆寻根问祖。

  但陈建荣心中还有一丝隐隐的遗憾,“家族历史和文化在台湾被切断了近200年,现在的台湾年轻一辈因为经济压力也无暇重视家族文化”。

  目前,通过两岸义门陈宗亲的努力,义门陈家族和谐共生的文化精髓在台湾得以传承,同时被推广到全世界。据了解,“义门陈文化”将申请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现在,陈建荣担任台湾义门陈宗亲会办事处主任,他说,从20年前买下那本族谱时,就没有后悔踏上这条寻根之路。“人要饮水思源,你要知道你的根在哪里,这是不能忘的。”陈建荣说。(记者 吴锺昊)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李伦】
    ----- 台湾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