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看台湾夜市文化:是生活也是经济(图)

2011年12月26日 09:16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看台湾夜市文化:是生活也是经济(图)
热闹的士林夜市已成回忆。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25日,士林夜市断水、断电,从此告别露天街巷,搬入“士林市场”大楼。告别时分,人们惊觉对士林夜市有那么多的回忆与不舍。原来夜市早已融入了日常生活,成了城市知名的地标。此时,夜市的前世今生都涌上人们的心头——

  关于夜市,我们有多少事要说……

  热闹的士林夜市已成回忆。

  午夜时分,也有不熄的炉火和不散的人流守候着你,冬天有热乎乎的药炖排骨,夏天有凉丝丝的芒果冰,烦闷时有新鲜时尚的小玩艺,需要时有便宜耐用的日用品。这个地方,就是夜市。

  夜市没有冷气,拒绝炫富,你花再多的钱,也成不了这里的VIP。这里平等地给予所有人俗世生活的乐趣,边走边吃边逛,有雨丝飘过,有月光普照。

  我曾对一位台北人说:“台北人太幸福了,如果北京人的家里来了外地亲戚,要陪着去一趟长城。而你们呢,陪着去一趟夜市,就能宾主尽欢。”

  因为夜市很大,有多少摊的小吃,谁也说不清,这次从士林夜市搬进市场的小吃摊就多达上百家。在这么多家的小吃摊里淘宝便是乐事一桩,“到了士林一定要吃豪大大鸡排”、“到了饶河街一定要吃队排得最长的那家的胡椒饼”、“通化街越南新娘卖的凉拌青木瓜你吃了吗?”我曾经接受过台北人密集的“夜市情报”。走进夜市,小吃摊摊主和名人的合影、媒体报道的赞誉挂得花花绿绿,青蛙下蛋、大肠包小肠、大饼包小饼、蚵仔煎、炒花枝、麻油猪腰的招牌令人食指大动。走过密集的摊档找到传说的那一家,坐下来享用一份,即便有点小失望也没关系,还可以再找下一家,永远有新的诱惑等在前面。而且,摊档虽多,也大多是自发而设,但我发现左邻右舍已形成非常合理的配置,比如你刚在一个烤串的摊上过了瘾,就发现隔壁是卖杨桃汁的;刚吃完肉粽,扭头就看到了红豆汤;吃到街的尽头,有什么在等你?一定是新鲜应季的水果,切成小块码在盒子里,一盒40元(新台币,下同),可以一路吃回家。

  夜市不等于小吃街,百货、电游、按摩、挽面……连你想不到的都有。东西不贵,但不意味着低档,士林夜市就有几个名牌折扣店,上一季的款式7-5折,再早的低到1折。而百货也都是最新潮的,和一位台北的同行逛街,她拿起一个包说:“这是最流行的,我在夜市见到了。”另外一个同行已经是报社的高层了,平时不苟言笑,在夜市上却玩起“捞小鱼”的游戏,伏身在一个大盆上捞小金鱼,边捞边喊:“小鱼,快来!”看到我诧异的表情,他解释说:“我小的时候爸爸就带我到这里捞小鱼,现在我也带我的儿子来。”夜市,成就了一家三代的快乐与回忆啊!

  夜市是生活也是经济,它早已成为台湾销售链上重要的一环,也是制造业倚重的市场观察站,更是众多普通百姓跌倒后再出发的起点。你经营失败、过不下去了,没关系,支起一个小摊子,从夜市出发,好的摊位一夜流水能达1万元,就此养家糊口、东山再起。

  台湾的大小城市都有夜市,哪怕是经济不景、白天冷落的城市,到了晚上,夜市照样大放光明。最早的夜市当数25日迁址的士林夜市,已有百年历史。夜市的形成多由三五摊的货担子、小吃摊而起。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台湾加工业的鼎盛时期,夜市也随之一夜壮大,加班的工人在此聚餐,检验下来的衣服、鞋帽、玩具在此销售。上世纪70年代中期,西方因石油危机而引发了退单、退货潮,夜市承担起外销品内销的重担,从此奠定了在台湾百货销售链条上的位置。虽然现在劳动密集型企业外移,但中小企业的很多产品仍然依赖夜市的销售能力。设计者更是把夜市当成风向标,只要在夜市投入后受到欢迎,就意味着能够赢得市场,扩大生产后,商品可通过夜市一夜之间在全岛铺开。

  如果你细心,会发现台湾很多夜市前还加了“观光”二字,这意味着旅游业在台湾的地位提升后,夜市又加入了旅游业这一朝阳产业。这并不是小街小巷里的夜市自大,台湾旅游部门每年都做外籍旅客调查,有一年台北的士林夜市居然超过了台北故宫,被西方游客票选为第一。

  此外,夜市也成为劳动力的调节站与蓄水池,一些在现代工商、科技业中失去竞争力的劳动力,只要肯干努力,很容易在夜市立足。经济不好时,碰到裁员潮,一些高学历、高技能的人也进入夜市。等到劳动力短缺,夜市里又能回流不少人才,别看小小一个摊位,懂设计、精销售、与上下游企业都保持密切联系的摊主大有人在。

  是夜市美化了城市?还是城市成全了夜市?一道低成本的小吃成为台湾的大产业,小街小巷里的夜市成了城市最大的招牌。

  去台湾旅游,大概十个有十个要去夜市,十个有八个要吃小吃,一碗并不复杂的牛肉面,已经成了台湾的特产,2011年台湾旅客人数将突破600万,估计这600万人每人都至少吃过一碗牛肉面。而凤梨酥呢,一块小点心已经变身“金砖”,成了一个一本万利的产业。夜市更成为很多人去台湾旅游的动力。

  夜市是成全出来的。台湾自从有夜市,就一直有“合法”与“不合法”的争论,夜市带来的交通、卫生、环境等等问题也一直存在。所幸没有简单的查抄、粗暴的拆迁,各城市只是把统一规划、管理严格的夜市前加上“观光”二字,对外接待游客,而没有“观光”的夜市照样熟客盈街,生意不错。因为一种文化和生活的方式不能只靠几条“观光”夜市传承,观光夜市的风光需要整个的夜市文化铺垫映衬。而造成市民不便的一刀切规划是城市对人最大的不尊重。

  关于夜市,的确有很多事可说,有关生活、经济、文化、管理……(本报记者 陈晓星文/图)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婷婷】
    ----- 台湾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