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上台湾高铁,在明亮、洁净、温馨而静谧的车厢里,随手拿起一本插在椅背上的高铁杂志,品读着文字,思绪飞扬。窗外,时而是精致的小街,时而是大片农田,时而阳光明媚,时而黑暗深邃。
手中的杂志,用环保纸和大豆油墨印刷。捧在手中,纸质硬朗,设计简洁,文字醇重,主题丰富,编排生动,如一杯浓郁香醇的咖啡,入喉入心,口留余香。喜欢这样的氛围,也喜欢这样的杂志。它叫《TPLUS》和《TLife》。
自有台湾高铁文化以来,这两本杂志就主导了高铁文化的新风尚。新年伊始,高铁公司合并《TPLUS》与《TLife》,全新风貌的《TLife》将新增更多丰富内容。商务车厢除提供《TLife》外,亦将提供多种市面上的优质杂志,满足旅客多元阅读的需求。
据悉,这是台湾高铁首次引进外来刊物。而商务车厢最具代表性的读者就包括鸿海老板郭台铭。
时速300公里的“悦读”风尚
“当时速300公里的7OOT列车穿梭在台湾西部走廊时,高铁所造就的一日生活圈不仅改变了经济活动版图与城乡发展风貌,更为西部民众带来全新视野。”
2007年 11月,《TPLUS》创刊,这本专门在商务车厢发行的杂志,专为高端客户群而打造。“杂志发行的主要目的是提供旅客更放松且丰富的车上感受。”台湾高铁公共事务室媒体关系部黄蘅小姐告诉导报记者,透过《TPLUS》,能让商务车厢旅客对各国的民俗风情和自然风光有不同的体验,更引导他们用宏观的角度来看待生活。
而在命名这本杂志时,主创团队想到了代表Tai-wan(台湾)、Transportation(运输)、Train(火车)与Travel(行走)等涵义的字母T外,还想到了高铁通车所带来的更多乐趣(PLUS),“那是一种品味 (taste)、一份感动(touch)以及一点隽永(timeless)”。高铁通车,不但实现了其运输功能,而且实现了台湾生活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 南北融入一日生活圈,台湾新生活从此开始。
于是,《TPLUS》在高铁正式通车的10个月后,进入人们的视野。创刊号上,“编者的话”是这样写的:我们发现围绕着轨道的题材,竟可以在各种不同的领域当中找到相同的渊源与共鸣,从历史、文学、电影、音乐、美食与旅游……原来,轨道早已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和我们的人生一同上演着动人情节,感染同样深刻的情愫。
常生活当中,和我们的人生一同上演着动人情节,感染同样深刻的情愫。
而首期杂志的内容也相当精彩,“封面故事”讲述的是自1908年开始,台湾轨道运输的变革,以全新的角度看待今日之高铁。
同时,编者的视角还延伸到风雪纷飞的西伯利亚大铁路、法国TGV列车的惊人速度、柏林地铁的次文化熏陶,并从音乐、文学的角度进一步解构铁道文化,开启了对台湾铁道运输文化的崭新期待。
平民视角更加亲民
然而,这样一份双月刊还远远满足不了读者的需求,在《TPLUS》面世两年多后,2010年1月,台湾高铁公司又发行了 《TLife》月刊,提供全车乘客阅读。而这本《TLife》走的是更加生活、实用的路线。
让我们一起看看《TLife》的栏目设置:高铁假期、高铁市集、高铁转乘信息、高铁乘车安全说明、推车贩卖、自然生态潮游、海港追风乐活、建筑艺术之旅,充分体现其偏重服务性、可读性及提供大量生活资讯的办刊宗旨。
透过《TPLUS》能让商务车厢旅客对各国的民俗风情和自然风光有不同的体验,用更宏观的角度来看待生活。而《TLife》则希望让旅客对台湾有更深入且细致的了解,并重新爱上台湾,愿意真实接触不同的角落。同时在两本杂志上都有提供高铁的相关讯息,期待乘客在搭乘台湾高铁的同时能和他们分享高铁的企业文化、工作氛围以及最新消息。
在2011年发行的第23期《TLife》杂志上,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些内容:“高雄·轻旅行”,捷运开通、公共艺术的建置,让高雄充满悠闲的人文氛围,值得玩味;“武子靖×高铁”,保持一颗年轻和好奇的心,多去尝试和学习,是武子靖创作好吃面包的秘诀;“生活速写”,一起看看趣味可爱插画世界里的高铁风貌;“旅途记事”,拍照记录旅途的每一精彩动人时刻,与你分享最珍贵深刻的回忆;“11月活动志”,搜罗北中南各地的当月活动,让高铁带着你真实接触、亲身体验;“高铁企业快讯”,从吃喝玩乐到安全措施说明,有关高铁的实用信息都在这里!
这样一道活色生香的资讯大餐,会让你不忍释卷,阅读之余,更不禁重温生活中的种种小温馨,以及有关高铁的美好画面。
这让笔者想起第一次搭乘台湾高铁时,看到的《TLife》。那一期的“旅途记事”,刚好讲的是一位台湾人在大陆搭乘火车的亲身体验。时隔两年多,仍能记起作者描述大陆轨道文化的口吻:满地瓜子,车厢中异样的体味,还有旅人的一脸疲惫。以我多年前坐过火车的经验,我只能说,这个台湾人算是幸运的,因为她始终还有座位。
幸运的是,大陆的动车也上了轨道,几乎和台湾高铁一模一样的内部环境,不同的是,旅人,以及他们脸上的神情。(《海峡导报》 记者 林靖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