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张冠华:2011两岸经贸“稳中求进” 亮点纷呈

2012年01月06日 14:18 来源:中国台湾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由中国台湾网携手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人民日报海外版主办的“2011年两岸关系十大新闻”评选活动,已于2011年12月31日启动,目前进入网友投票及专家评审阶段,本网特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副所长张冠华教授对2011年两岸经贸交流进行点评。张冠华教授用“稳中求进”四个字评价过去一年的两岸经贸关系,并强调,只有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才能使两岸尤其是岛内民众明显享受到两岸经贸交流的成果与红利。

  两岸经贸交流“稳中求进”

  2011年ECFA早收清单的正式实施成效初显,为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带来了更多的利好。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以下简称“经合会”)也进入运作阶段,后续协商正在进行。张冠华认为,2011年,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总体表现“稳中求进”,呈现两岸贸易投资实现稳步增长,两岸经济合作继续深化,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领域扩大并向纵深发展三个特点。

  张冠华同时指出,随着两岸经贸交流规模、领域的扩大与合作的深化,两岸经济合作也开始步入“深水区”。未来,如果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局得到维护和加强,两岸关系发展环境的改善将有利于两岸经济合作的深化发展。

  产业合作推动转型升级

  第七次两岸两会领导人会谈就推动两岸产业合作达成共识,两岸产业合作也迈入了制度化、机制化的新阶段。张冠华认为,未来两岸产业合作将是推动两岸经济合作与两岸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

  张冠华表示,两岸产业合作是ECFA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两岸经济合作迈向深入、加快两岸经济整合的重要方式与途径。今后,两岸产业合作要重点加强新兴产业合作,以打造两岸共同产业链为主,走出过去产业转移或招商引资老路,通过加强共同研发、共创品牌、共建标准等,争取抢占全球产业制高点,在全球产业新一轮发展中占据有利地位。

  他还建议,充分利用两岸及海外市场,特别是充分利用大陆“十二五”时期扩大内需机会,通过两岸产业合作推动两岸产业升级与转型,同时加强两岸服务业合作,并将其作为未来两岸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容。

  “十二五”对接“黄金十年” 助推两岸经贸发展

  2011年初大陆发布的“十二五”规划纲要首次专章阐述两岸关系,指明了今后几年两岸经济关系的发展方向,明确了深化两岸经济合作的重点领域和主要内容。张冠华认为,台湾中长期经济发展构想,也就是所谓的“黄金十年”与“十二五”对接,无疑将成为两岸经贸发展最大的助推器。

  张冠华指出,按照“十二五”规划有关两岸经济合作内容,2011年两岸经济合作已取得明显成效,通过落实ECFA,两岸经济合作的制度化、机制化得到加强与深化,两岸经济交流的规模与领域明显扩大,海峡西岸特别是平潭综合实验区在对台合作“先试先行”上取得积极进展,两岸行业、地区间经济合作热络,使两岸尤其是岛内民众明显享受到两岸关系  和平发展的成果与红利。

  张冠华认为,大陆“十二五”规划与台湾方面推出的“黄金十年”规划,在市场开放、经济转型、产业发展等方面有许多契合、互补与良性互动之处,特别是“十二五”规划确立的扩大内需、发展服务业、加强自主创新等方面,对于深化两岸经济合作、推动台湾经济转型将是重要机遇。而“黄金十年”规划有关内容也体现出善用大陆市场,促进台湾经济转型升级的政策思路。

  “未来如果大陆‘十二五’与台湾‘黄金十年’实现良性互动与结合,对于深化两岸经济合作与推动一体化进程,更好应对全球经济变局,将有深远积极影响。”张冠华说。

  2012,两岸经贸交流承上启下关键年

  张冠华认为,2012年,两岸经济合作将面临全球经济发展不确定因素、岛内政局等复杂影响,因此继续保持和推动两岸关系“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局面十分关键。

  展望未来两岸经贸关系,张冠华指出,2012年将是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承上启下的关键年。承上,即是要维护、巩固和深化过去四年两岸经济合作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果。启下,就是在两岸经济关系初步实现正常化、制度化、机制化基础上,夯实根基,纵深推进,拓展新局。

  中国台湾网自2005年推出“两岸关系十大新闻评选”,至今已经连续举办了6届,每一年都有台湾问题专家学者与广大关注两岸关系发展的网友一道,评选出当年最具影响力的两岸关系十大新闻事件。同时,也以此为线索回顾与梳理一年来两岸关系的发展。“2011年两岸关系十大新闻”评选活动于2011年12月31日正式启动,将于1月10日公布评选结果 。(记者:高斯斯)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婷婷】
    ----- 台湾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