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观察:一位大陆记者眼中的2012台湾选战
选前一周:
1月9日中午十二点,国航飞机降落台北桃园机场。两年没来台湾,机场似乎还是老样子,返乡投票的人潮尚未出现,也看不到与选举有关的文宣,计程车司机也不评论选情,平静得不像有大事要发生。
此时,距台湾2012地区领导人选举投票还有一周。只有从媒体可以感受到,在这选前最后的黄金周,参选的三组候选人都开始了最后的冲刺。电视、报纸密密麻麻几乎全是候选人的扫街拜票活动。马英九一天横扫北中南,蔡英文一气扫荡十几个菜市场。相对来说,宋楚瑜的活动没那么密集,但也天天有。各家电视台从下午到晚上的政论节目里,黑压压一片名嘴人头,一场节目的人数是几年前的数倍,不知是常态还是选举“特供”。名嘴们坐得亲密无间,但观点针锋相对,现场火花四溅。
几天的观察下来,初步印象如下:
1、选情较冷。冷热是相对而言的,参照系是此前的几次选举。如果你每天出没夜市、社区活动中心等造势场合,自然少不了锣鼓喧天彩旗飘扬的热闹场面。但此次选举造势活动似乎特别注意了不扰民和环保,宣传车出没的时间与老百姓的上班时间相若,许多“立委”把放鞭炮改成了放录音。在笔者所住的信义区,除了远远飘来的宣传车喇叭声,几乎感觉不到选举的气氛。计程车司机不像过去那样一边开车一边听广播关心着选情,你打车要去造势活动现场,他还要反问你一声:今天有造势活动吗?
2、热词叠出。台湾历次选举下来,产生过不少热词,什么奥步啦、弃保啦。这一次选举涌现出的高频词汇,又极大地丰富了选举热词库。马粪(马英九的粉丝)这回不叫马粪了,叫爱马仕,诸如大小S、林青霞,都自封“爱马仕”。“爱马”程度比“爱马仕”低一个等级的,叫“马友友”,顾名思义,对马英九友好的人士,诸如郭台铭、王雪红、赖声川,都被媒体称为“马友友”。而“马友友”们的公司股票,则被称为“马友友”概念股。估计远在大洋彼岸的大提琴家马友友,耳根子已经烂掉了。
另一个新热词:刺客。所谓刺客,当然取其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之意,意指派出己方干将深入敌方大本营参选,明知胜算不大,但能拉下几票是几票。蓝绿阵营各自都派出了刺客深入敌营,蓝营的刺客郑丽文、苏俊宾、陈以真以政治圈的标准都算俊男靓女,虽然最后未能胜出,但也只输万把票左右,被称为选得很漂亮。以他们刺客的身份,也可以说是“死”得很漂亮。当然这些“死”得很漂亮的刺客最后并不只是在国民党的青史留名而已,上头自有安排,主播出身的陈以真就在胜选后被安排到了青辅会(相当于咱们的团中央吧)担任主委,此是后话。
不过,所有这些热词都比不上这个词热----那就是“九二共识”!说报纸、电视言必称“九二共识”一点不为过,搞得我不时恍神以为置身国台办记者会。事后,台湾名嘴们将国民党的胜出称为“九二共识”的胜利,但“九二共识”究竟是什么?民进党为什么不承认“九二共识”?对于台湾一般老百姓来说,可能还是一头雾水,不明所以。
“九二共识”是什么可能不清楚,但有一个词台湾的老百姓一定牢牢地记住了,那就是“毅中各表”。爆料天王邱毅和复仇王子陈致中的这场“毅中各表”跨区辩论,双方均抓住对方弱点互相攻击,但对于彼此的质问皆不正面回答,确实是“毅中各表”。这场辩论创下极高收视率,但两位主角却在选战中双双败北。此亦是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