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党败选报告初稿引质疑:都是对手惹的祸?
新闻回放
上周,民进党拿出败选报告交中常会讨论,报告把“九二共识”、“宇昌案”、陈水扁贪腐阴影等选举中的关键点模糊带过,列出的败选原因是:民众对民进党信赖度不足、国民党打两岸经济牌恐吓、国民党利用行政资源助选、“统派”媒体对民进党不友善……给人留下的印象是:败选全怪国民党。
下级写报告——不能说透
一场大战之后,胜者自然拥有瞩目,败者同样引人眼球——失败后的表情与行动大有看点。但民进党的选后分析报告一直在秘密状态下完成,蔡英文下令提交前不得透露报告内容。报告分“投票结果分析及民调”、“选战检讨与建议”两大部分,前一部分由民进党民调中心主任陈俊麟执笔,后一部分由民进党副秘书长刘建忻完成。这二位把自己辛辛苦苦完成的报告刚端上桌,就遭到自己人狂风暴雨般的批评和夹枪带棒的讥讽。
民进党中执委洪智坤骂:“这份报告得了失忆症。”
吕秀莲笑了:“好像是在检讨国民党吧?”
曾做过“陆委会”副主委的游盈隆更干脆:“撤回重写!”
刘建忻一再解释报告绝非只怪对手和环境。有人问:为什么对蔡英文没有分析?刘建忻答:败选报告检讨的是整体作为,总结竞选团队作战能力与应战缺失,不是去检讨谁的责任多一点,谁的责任少一点。
这个提问确实难为了刘副秘书长,作为一个副秘书长,在党主席的直接领导下写报告,他怎么评估党主席身涉“宇昌案”对选举的影响呢?他又怎敢批评党的路线有问题?细读报告,列为败选第一条的“信赖度不足”,内含诸多问题:为什么不信赖?不信赖什么?下级写报告只能到此为止,不能说透。
路线说不清——两岸政策
两岸政策对台湾民众来说已经不单是政治问题,也不是“爱不爱台湾”的感情问题,而是牵扯日常生活的经济问题。作为一个政党,在这个问题上左摇右摆、前后不一、对“九二共识”视而不见,只提说不清内容的“台湾共识”,自然无法让选民放心托付。
但这份败选报告仍然认为,两岸问题不是大问题,败选与“九二共识”无关,让民进党自己都觉得听不下去。民进党“立委”黄伟哲批评报告蜻蜓点水,未触及败选的核心问题——“两岸议题无法回避!”黄伟哲重申,败选是检讨两岸政策的时机,应进行公开讨论甚至大辩论,呈现多元声音后再凝聚共识。
曾征战政坛多年的政治评论员赵少康投书媒体指出,民进党如果不调整路线,很难在选举中胜出。他分析,当全世界都面向中国大陆的时候,民进党怎么可能单独背对?大陆经济愈来愈强,市场愈来愈大,社会愈来愈开放,民进党“仇中恨中”的基础就会愈来愈薄弱。要获得人民信赖,民进党必须从心里真正为台湾人民思考两岸关系该怎么走、台湾经济该如何做大、社会福利该如何分配。
文化出问题——权谋当道
民进党会议桌上的炮声隆隆传出门外,马上又出现温和的声音为报告保驾护航。特别让人吃惊的是,打响反思两岸政策第一枪的谢长廷对外宣称,这份报告“相当好”,“我们只输5%(选票),但败选检讨因素却有三四十项,很不容易,很诚恳。”他说,会议虽然没提到“九二共识”是败选因素,但讨论气氛很好。
到底好还是不好?此时已不限于对报告的评价,而是如何衡量利益,表态站队。谢长廷在蔡英文和苏贞昌拼初选时选择保蔡,蔡如果胜选他自然首功一件,蔡败选他也要保蔡过关,以利2016年蔡再出江湖。蔡英文虽是败军之将,但放眼民进党内,2016年也许仍舍蔡无人,所以,此时早归蔡营有益无害。
这一套早被熟悉民进党与台湾政治生态的文人看在眼里。台大政治系教授石之瑜指出,现在民进党不是谋略问题,也不只是路线问题,而是民进党领导层已然彻底失真的政治文化有待突破……从民进党有内斗开始,民进党内山头因能参与政治分赃,权谋与理想就形成民进党的双重性格,理想日益权谋化。
石之瑜把对民进党的批评扩大到对台湾社会的反思,他说,民进党的败选检讨不只是民进党的问题,因为台湾政治文化日益民进党化,不认真掌握民进党的问题,就看不到台湾的问题。台湾有什么问题呢?简单说,凡是好的,就想成为自己的,比如林书豪;凡是坏的,就想成为别人的,比如女明星打人。如此缺乏真实感,更容易欺骗自己,更容易激动,更容易堕落。(本报记者 陈晓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