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集体起立鼓掌:杨凤一在台谈昆曲的现代复兴
这边厢,台北3000人共享北昆《红楼梦》视听盛宴,一往情深;那边厢,全球首部艺术电影版昆曲《红楼梦》即将赴法首映,引人注目。这一切,与北方昆曲剧院的努力分不开。
杨凤一,北方昆曲剧院院长,28日在台北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
眼前的杨凤一,是昆曲艺术的现代传承人,曾经“一唱三折九叹”,在舞台上将昆曲婉转曲调和美丽身段精彩演绎,如今的她管理着在传承发展中国昆曲中肩负重任的北方昆曲剧院。
昆曲是现今活跃于舞台上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600年传演不息,被称为“百戏之祖”。
此次赴台演出的昆曲《红楼梦》,将世界文化遗产之昆曲与中华文学经典之《红楼梦》完美结合,由“80后”青年演员主演,分上下两本演出,长达5个多小时。上本从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通灵宝玉入世拉开全剧序幕,将观众带进了贾府繁荣的良辰美景,到元妃省亲为止;下本讲述贾府众女儿们是如何“了”而“归去”,是大观园之悲凉的幻灭。
有人说“最好的昆曲演员在大陆,最好的昆曲观众在台湾”。此次昆曲《红楼梦》赴台演出引起轰动,2900多张票一抢而空。28日上本演出结束后,现场观众集体起立鼓掌,久久不愿离开的画面,定格在杨凤一的脑海里。
“这是演员付出长久艰辛汗水后,最幸福的一刻。”她说。
昆曲《红楼梦》的推出,历经五年酝酿,两年排演,在北京国家大剧院等上演后获得认可,此次作为北京文化周的重点交流项目之一,赴台接受又一次检验。
昆曲集合歌、舞、诗、戏的精致优美表演形式,行腔优美,以缠绵婉转、柔曼悠远见长。在杨凤一看来,昆曲的内核还在于唱词的华丽内涵。现场哼唱起《游园惊梦》“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她说,这就是昆曲的韵味,但听词就很美,有意境,有韵味,能抓住人的内心。
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发展一度遭遇现代瓶颈。2003年,台湾作家白先勇集合两岸三地一流创意设计家,联手打造文化工程青春版《牡丹亭》,利用现代剧场概念,衬托起古典剧种,吸引众多年轻人,被称为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盛事。
后来便有了江苏省昆剧院的《1699·桃花扇》,北昆的《红楼梦》。“青春版”成为昆曲自我创新的一种模式,既适应现代观众的视觉要求,亦遵从昆曲的古典精神,使昆曲在历尽了艰辛困苦之后实现复活。
北方昆曲剧院一直坚持传承与创新,在昆曲《红楼梦》、昆曲现代戏《陶然情》之外,还推出北派原汁原味的昆曲折子戏《旧京绝唱》,融入三弦、现代舞等元素,未来,昆曲交响乐也将给昆曲爱好者带来惊喜。
北方昆曲剧院位于北京城南,毗邻陶然亭公园,周边充满五味杂陈的怀旧味道,常有戏曲票友在咿咿呀呀吊嗓子,老人在遛鸟打太极。而它却不守旧,在创新探索的道路上,坚持剧目和演绎方式的创意,引领着昆曲的“全国性创新传承”。
“要跟进时代的步伐,不能故步自封,但这个度要把握好,稍微走过就不是昆曲了。”杨凤一提出“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保留地发展”。
她思考着,在现代技术、舞美、配乐、声光包装下的现代昆曲表演,如何保持原有艺术精髓,既不是“越老越好”,也不是“越新越好”。
艺术电影昆曲《红楼梦》日前已经完成拍摄。“以电影等新艺术手段来为传统文化服务,这是传统文化复兴繁荣的另一种方式。”杨凤一说。
两岸昆曲交流方兴未艾。北昆的努力让著名戏曲学家曾永义等台湾专家教授看到希望。两岸昆曲界正在探讨剧本合作,此前,著名昆曲艺术家魏春荣也来台上课示范表演。
唱昆曲的人是耐得住寂寞的,听昆曲的人都在与自己的内心对话。杨凤一说,“昆曲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它的曲高和寡让人们敬而远之,但如果静下心来去欣赏,来自古人的素朴、清新、美感,会为你寻回现代社会可能缺失的一种精神体验。”(记者任沁沁 张承志 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