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台湾学生在大陆逐梦:憧憬与压力 两岸教育比较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3月22日 08:3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国人民大学2011届本科生徐华阳。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 郭思远 摄
中国人民大学2010届硕士研究生陈怡秀。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 郭思远 摄

  【编者按】近几年来,两岸关系呈现和平发展的良好态势。如今,两岸经贸、文化、教育等交流活动日益频繁,这对两岸交流中的台湾学生来说,更是感受真切,深有体会。

  2012新学期开始,台湾学生陆续返校,中新网台湾频道推出主题策划《这些年,台湾学生在大陆追逐梦想》,采访在京多所知名高校的台生,围绕他们的学习、生活、感情、就业、文化、参与两岸交流等话题进行采访,勾勒出台湾学生在大陆追逐梦想的足迹和心路历程。

  【前一期:台湾学生在大陆逐梦:因缘份来大陆 长居?过客?】

  中新网北京3月22日电(郭思远) 翻开近些年来台湾学生到大陆求学的变迁历程,不难发现,台湾学生与两岸关系的时代背景紧密相连。

  从1985年开始大陆高等院校开始招收台湾学生,随着两岸经济、文化领域交流的不断发展,到大陆求学的台湾学生数量不断增加。时任教育部港澳台办常务副主任丁雨秋2005年曾经介绍,1985年到2000年大陆高校招收的台湾本科学生为2895人,研究生864人;2001年到2004年这4年间招收了台湾本科生2875人,博士硕士研究生2766人;2004年台湾学生到大陆求学的人数创历史新高,达到了1777人。

  中新网记者从国台办了解到,根据教育部最新统计,截至2012年1月,到大陆就读的台湾学生累计已经达到3万多人,目前在校生为7000多人,去年大陆各高校招收台湾学生2000多人。

  北京大学两岸文化交流协会主席蔡秉宪日前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表示,2000年至2005年,来大陆求学的台湾学生开始多元化,有成绩很优秀的、有在台湾没有好大学上的、也有为到大陆经商而来的,每个人都有不同因素和考量,这个阶段,台湾学生的学业水平相对参差不齐。

  他认为,在2005年至2008年期间,是一个台湾学生来大陆求学人数的缓冲期。之后,尤其2010年大陆承认台湾地区学测考试(高考)成绩,台湾学生到大陆求学,无论是人数,还是学业水平,都有较大提升。他预期,未来在两岸和平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台湾学生来大陆求学人数会越来越多,也会愈来愈多元化。

【学习篇】走在艰辛的求学路上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在《左传》中是形容创业艰辛的,虽然台湾学生来大陆求学与创业有别,但其艰辛却可用来比拟。台湾学生来大陆求学首先就需做好吃苦的心理准备,原因在于到大陆异地求学,需要适应陌生的环境,接触陌生的人和事,所有的一切都要从新开始。

  由于两岸教育制度不尽相同,教育理论也有很大差异,这是台湾学生在求学过程中产生压力的主要原因之一。他们需要不断去克服困难,摸索实践,挑战自己,在不同的环境中,探索出自己生活和生存的新法则。

  到大陆求学初衷

  目前,台湾学生来大陆求学的初衷已千差万别,更加多元化,但有一个不争的事实,大陆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无论经济发展,还是综合实力,都得到了跳跃式发展。台湾学生的眼光也由台湾岛内,逐步转向大陆市场的发展空间。

  “大陆市场比较大,来大陆读书,无非是拿到比别人多一项简历多写的东西,也算是一种跳板。”徐华阳说,“如果在台湾学习4年,再想进入大陆市场就非常难,毕竟大陆的发展潜力是有目共睹的。”

  除看重大陆市场外,大陆学历也在考虑范围之列。陈怡秀说,当初她本科在台湾是学法学的,要考大陆学校还是有风险的,因为法学有它的地域性,大陆学的法律到台湾根本不适用。

  她还说,“而来大陆求学,主要是因为大陆学历可以速成,对于就业来说,时间和成本都是最低的,法学专业2年内可以拿到学历,相较之下,在台湾一般要3年至4年。”

  与法学同样到台湾就业也存在问题的,便是中医学。邹易良说,到大陆学中医,“因为在台湾要考中医学非常难,而哥哥也是从医的,家里也有门诊,因此,我随时可以切入进去做事,现在这个目标基本都达到了。”

  曾永欣说,她来大陆学中医的初衷,是在台湾读完中药专业本科后,“因为自己有点迷茫的状态,一部分是家人的希望,一部分是自己对这个有兴趣。”

  谈到来大陆求学的初衷时,俞柔安说,“如果留在台湾上大学的话,因为校园很分散,还要自己租房,自己在外面觅食,感觉自己般进入半社会了,但在大陆求学的话,就没有这情况。当初就是想来大陆学习,也没有考虑很多,也不管那么多,因为这边学风好,想来就来了。”

  蔡秉宪,台北人,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现任北京大学两岸交流协会主席,早在1999年就到清华大学学电子专业,后留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2007年回大陆到北京大学深造。他说,“从小对大陆憧憬,在我们的教科书上,有南京大屠杀记载、大陆省份介绍等,这些都会激起一种想过来看看的想法。”

  学习压力袭来

  台湾学生来大陆求学第一感觉,就是大陆学生学习能力很强,尤其在大陆名校里,都是各省最有实力的学子,因此,他们感受到很大的学习压力,在这种氛围中,也会迫使他们刻苦学习。

  张致皓,台中人,父亲是台商,在江苏省昆山市上完初高中,现在清华大学读硕士研究生二年级。他说,“大陆学生都比较刻苦,自己怠慢一下,就很有罪恶感。高中的时候,也是跟着大陆学生一起学习,但是他们的成绩都很好,我当初也就是刚上二本线而已,就上清华了。同学们都很羡慕,成绩一样,但是上的大学很不一样,感觉自己还是蛮幸运的。”

  面对大陆的学习压力,俞柔安说,“我本来对学习时间把握不是很精准,喜欢‘摸鱼’,东摸摸西摸摸,时间就耗掉了。来到这边的话,就学会了自己管理,刚开始感觉赶不上,基本都是在赶学习,现在倒可以看点课外书了。”

  徐华阳说,“两岸的学生也没有太大的区别,区别就是大陆学生更努力,因为经过层层选拨,都是比较厉害的。自己还是有压力的,但主要的压力是对未来的迷惘和不确定性。”

  就此,陈怡秀说,“我原来感觉我高中时还是一直在念书,哪知道跟这边一比,基本上都是天天在玩,哪有时间在念书。我反而是在这边一年多比较认真的学习,虽然我们读书的名额是外挂的,只要考过港澳台学生入学考试分数线就没问题,但是跟大陆这边的同学相比较,还是有一段落差的,这个是事实,所以必须要很努力去学习。”

  陈怡秀还说,“其实,当你打算到大陆来,就没有那种说一定过不去的坎,有问题就解决,因为你更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

  两岸教育比较

  两岸教育发展的土壤,都是植根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上,比如儒家的教育理念,但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后,以胡适、蔡云培等文化名人吸收西方教育思想,带来中国教育的新思潮。在国民党退守台湾和新中国成立后,大陆曾经学习苏联教育模式,台湾学习欧美国家教育模式,随之分化开来。

  从学生作为主体来说,大陆学生从小学到高中,其学习压力逐渐递增,到高考前达到顶峰,而大学教育却相对比较松缓。然而,在台湾也是以学测考试为分水岭,但学习压力却是大学教育比中小学教育要大。

  “大陆学生比较朴实的感觉,比较容易达成哥们儿,台湾学生上学基本是吃喝玩乐,比较勾心斗角。”俞柔安说,“现在跟台湾的同学比起来,我的抗压能力就好了,觉得这边学习比较扎实,台湾的学习比较懒散。因为强制自己要接受这种环境,有时候,一些潜在的困难也就没有感觉到,但还是会感觉自己有一些压力。”

  陈怡秀说,“我的同屋、同门、同学都给我很多的帮助,通过跟他们聊天,才知道他们是多么刻苦和努力,比如高考,那是多么的惨烈和痛苦啊。”

  据她介绍,在台湾他们的高中生活,就像是电影《那些年,我们一块追的女孩》一样,非常接近他们的生活。“大陆同学读到研究生了,基本是解放了,但我们那边到了研究生阶段需要很努力去学习,可能刚开始是感觉很难,后来开始做了,也就还好了。”

  徐华阳说,在台湾他们有时会男校和女校会联谊,让男女同学彼此相互认识,有时候,还会逃课骑摩托车带女孩子出去玩。他说,“我读的是男校,所以同学聊天的内容都是千奇百怪。有时候我们考试,学校门口会聚集一群女校的女生过来送便当,感觉高中生活跟大陆比灿烂许多。”

  目前,台湾学校出现“僧多粥少”的现象,蔡明亨说,“原因是台湾私立学校建太多,出生率不太高,学生人数越来越少。现在台湾高等教育差很多,升学率几乎百分之百,还有学校自己升等,招的学生素质就不能保证,参差不齐,这个问题很普遍了。”(实习生江华翠对此文亦有贡献)

【编辑:郭思远】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