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个陆生的"台湾梦" 台教师出书述首批陆生心路
最近,2012年陆生报考台湾研究生正在进行紧张的录取工作,今年是开放陆生赴台第二年,很快,第一批陆生赴台就读的时间就要满一年了,大家最关注的是,这第一批学生在台湾究竟过得如何呢?为了记录这段历史进程,台湾淡江大学副教授杨景尧发起了一场征文活动,他收集了55个陆生赴台的故事,预计在今年6月份,这本新书《大陆学生的台湾梦》的繁体字版就将在台湾出版发行了,“他们是两岸和平的大使,每一个学生的故事都是一个关系两岸的梦想”。
盼了20年 这段历史很重要
杨景尧是台湾淡江大学大陆研究所的一名副教授,他从事两岸教育研究已有20年的时间,一直以来,他都坚信两岸迟早都会开放高等教育的交流,“这是不论蓝绿都阻挡不了的历史大潮”,直到“陆生三法”通过之后,杨景尧激动之余,也开始思考要如何记录下这段他盼望多年才得以实现的历史进程,“我很荣幸能够参与见证这个时代的演变,我想,第一届学生是最值得记录的,我要把他们的故事留下来”。
陆生的“台湾梦”让杨景尧也萌生了一个梦想,那就是出一本关于陆生的书。“这本书是给未来的人看的,100年或500年后,这些会是最珍贵的史料,它会告诉人们,2011年发生在两岸的事情,不是只有政治人物的口水战,还有这些第一批到台湾就读的陆生,他们是如何创造一个新的历史。”
但是,出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为这本书奔走的过程中,他却发现有权有势之人对此并不重视,甚至很多相关单位在得知他的这个想法后,口头上都给予极大的肯定,但说到具体的协助之事,却让人十分泄气。“我真的是没有钱、没有官位、没有资源,但我有使命感。”
真实记录 没钱也要印下去
没有资金,并不意味着梦想继续不下去。杨景尧开始向第一届陆生征集文章,要求是每篇2000字,真实记录来台的故事。没有钱付稿费,陆生们完全是义务写稿的,可是这并不能阻挡他们的热情,在陆生的圈子中,杨老师征集文章的讯息很快就传开了。
在台大就读硕士的陆生胡忆阳被杨景尧称为“贵人”,当时他把出书的想法跟胡忆阳交流后,胡忆阳不仅给了很多建议,还帮忙把这个讯息传达出去,义务担任杨景尧的助理。另一位厦门大学的毕业生陈翠枝,曾经赴台当过短期的交换生,虽然成绩很好,但因为不是所开放的六省市生源,没有报考台湾研究生的资格,但她也把自己的“台湾梦”写了下来,反映了一部分陆生的心声。
为了保证文章的真实性,杨景尧要求征文不可以讲场面话,不必文辞优美,如果不愿意可不使用真名,但一定要是内心最真挚的感受。最后,他一共征集了55篇文章,并幸运地得到中华文化基金会的赞助,愿意帮他们出工本费,而出版社也承诺没有利润地只收取纸张和印刷的费用。杨景尧向陆生们承诺,6月份一定会让这本书出版,让他们放暑假可以带回去给亲朋好友看。“他们是两岸和平的大使,出一本书,为历史出一份微薄的力量,留下一个注脚,这就够了。”(《海峡导报》 记者 杨思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