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大陆游客直线上升 台业者反思赴台游如何借力使力

2012年04月10日 09:20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自2008年开放以来,赴台游人数直线增长。台观光部门表示,2012年最大型一个大陆旅游团8日起分批抵台,总共2677人,预计可为台湾带进2亿元(新台币,下同)收益。个人游加温,大陆游客稳居台湾观光业的最大客源。几天前,两岸旅行业者达成共识,第二批增加开放10个试点城市。业者相信,赴台游进一步扩大将惠及更多行业、惠及升斗小民。

  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大陆居民一偿登上宝岛的夙愿,一方面台湾观光业及相关产业财源广进,赴台游进入发展期,岛内业者也有了需要破解和反思的命题:如何维持和保护这种双赢?

  流言,消弭于空气之中

  旅游本是个简单的命题,可在两岸间却似乎有些复杂。赴台游开放之初,岛内媒体的态度曾让大陆游客很受伤。有人难掩激动高喊一句:台湾,我来了!被骂“嚣张”!有记者提问“准备花多少钱”?受访游客顺口答:“钱不是问题”,被骂“暴发户”!自然的差异和不同,被“有心人士”操弄成了敌意。

  然而,赴台游毕竟为两岸打开了一扇窗,个人游更是为两岸民众间的直接交流提供了平台,随着了解和认识的增加,各种流言消弭于空气之中。随之而来的是,岛内对于进一步扩大赴台游的呼声越来越高。

  曾因政治人物的操弄高喊不欢迎陆客的南台湾,如今也积极要求增加直航班机。为方便大陆“背包客”,台南市还规划了100家“问路店”。4月9日,台南市议员邱莉莉指出,除了指点路线,像是美食所在地,甚至是文化中心最近有何展演节目,都可以给陆客提供帮助。

  “了解比金钱更重要。”“台湾好行”景点接驳巴士司机林枝宪说:“旅游这种形式的民间交往,能让两岸老百姓真正了解对方,真正走近彼此。”台湾旅行业经理人协会理事长白中仁说:“相信随着试点城市的大幅增加,两岸民众之间的交流也会更密切、更深入。”

  “台湾人很友善”、“大陆游客很亲切”,类似的心得在岛内媒体上频频出现。大陆驻台媒体的记者都有感受:对于赴台游和大陆游客,岛内媒体和民众越来越宽容,能够更善意地看待差异。

  手续,“还是有些麻烦”

  第二批试点城市宣布开放,业者和岛内相关政府部门尽量为赴台游提供便利,希望陆客玩得开心、一来再来。

  台旅会驻北京办事处负责人告诉记者,将尽快在这些新增城市办理来台旅游宣传广告、观光推介说明会及增印文宣等。台观光部门和7个县市观光旅游局还在新浪开通微博,发布个人游资讯。

  台北市政府发言人张其强6日特别推荐小吃和巷弄文化,还有台北的故居文化。为方便陆客,台北市特别推出口袋书形式“台北观光护照”。只要到各捷运站购买“台北观光护照”,即可在一定天数不限次数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希望陆客可以感受到台北的便捷、热情和友善。”

  台湾旅行商业同业公会理事徐淑玲则表示,台湾的背包客协会将联合3000家民宿,就如何为个人游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开展合作。

  尽量提供方便,释放出善意,本身就是互信积累的过程。试点城市的民众仍需通过旅行社代办入台手续、提供财力证明。对此,大陆游客的反映是,“还是有些麻烦。”有岛内媒体发表评论指出,两岸间已交流数十年,了解与信任在悄然增长,赴台游、赴台求学、赴台探亲的手续能否再简化些?两岸民间的交往能否更方便些?台各主管部门该再多行方便。

  安全,时刻不能放松

  更大的人潮之下,岛内旅游业者如何借力使力,保证赴台游的良性永续发展?保障旅游品质和旅游安全是首先需要反思的。

  赴台游中时有事故发生。太鲁阁、日月潭、苏花高速路等主要风景区,都有陆客团出过事,今年2月下旬,还有一辆载有十几个省份京剧票友的大陆旅游团大巴车,在花莲滨海公路翻车。对此,岛内旅行业者表示,旅游安全是个系统工程,包括台当局、景区和旅行社,重视、完善旅游安全一个都不能少。

  台湾旅行商业同业公会总会理事长姚大光在接受采访时建议,两岸的旅游行业组织应进一步加强联系和沟通,建立健全和完善旅游信息通报、安全预警、重大事件的现场处置、善后处理等机制。

  人潮是财源,但也隐藏危机。台湾的旅行社低价恶性竞争接团,景点出现拥挤的情况,降低了服务质量。“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将会影响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姚大光说,特别是个人游的陆客增多后,如何丰富旅游产品供给,不断满足两岸民众旅游消费新需求就更值得未雨绸缪。(记者 李炜娜)

【编辑:李伦】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