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平宜渴望"援助"常态化 在大陆麻风村支教十余年
中新社成都4月11日电 (徐杨祎)首位荣获“感动中国”的台湾爱心人士张平宜11日晚出现在四川大学的阶梯教室里,与该校近500位年轻学子,分享了其十余年如一日的公益生涯。张平宜在讲座上表达她当前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对麻风病人子女的“援助”工作常态化。
“蜀道难,蜀道难,台湾娘子上凉山。跨越海峡,跨越偏见,她抱起麻风村孤单的孩子,把无助的眼神柔化成对世界的希望。”这是感动中国2011年度颁奖典礼上给予张平宜的颁奖词。
2003年,张平宜辞去台湾《中国时报》资深记者年薪丰厚的工作,奔赴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的大营盘村,致力于麻风病人的子女教育。那个村庄被当地人称为“麻风村”,而生活在那里的孩童却由于各种原因被遗忘在了“教育”的角落。张平宜凭借一己之力,在台湾成立了“中华希望之翼服务协会”,筹措各方善款;自己则深入四川的大山里,一待就是10余年。
对此,张平宜丝毫不后悔,她在讲座上坦言,自己并不是一开始就有这个想法的,是经过了半年的深思熟虑。“我不是做这些事的开创者,我只是跟随了别人的步伐,只是我更为坚持而已。”
齐肩短发、清澈的眼神、风趣的言语、丰富的肢体动作……张平宜简单却精彩的演讲博得了在场学子的阵阵掌声。阶梯教室挤满了慕名而来的大学生,连过道上也都站满了人。
张平宜笑言,她没有想过会有这么多的学生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如此感兴趣。她向参与讲座的川大学子发出邀请,希望他们能够参与到推动麻风病人子女回归正常社会的道路中来。“我邀请大家参与到这个行列中。”
对于现场关于是否会继续坚持的问题,张平宜表示,自己将会持续地参与其中。“我常常说我不是‘志工’,我把这件事当做‘志业’,这是我志向所在的工作,所以我会坚持下去。”
张平宜希望能够尽快将这项工作常态化,有一个常态化的组织,得到政府的支持和参与。“现在,争取到一个机会让我们能够成为常态的组织,是我现在最想要实现的事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