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苏贞昌“近忧”可解 “远虑”难破

2012年04月17日 09:01 来源:法制日报 参与互动(0)

  民进党主席选举拉开战幕,苏贞昌、苏焕智、吴荣义、许信良、蔡同荣登记参选,五组候选人创历届参选人最多纪录。苏系势力在各组人马中实力占优,苏贞昌的路线调整亦可能在一段时间内成为民进党内的主流话语权。本次参选中,苏贞昌将战略锁定为2014年“七合一”选举更反映其深层考量。

  苏贞昌主张,“超越现有的思考模式,从台湾意识出发,找回创党精神,坚持台湾价值”。可见,其已明确释放出引领路线调整的信号,但其真正着眼的是如何在2014年“七合一”选举中获得更多的选票,巩固自身的势力。所谓民进党的“创党精神”,即“清廉、民主、爱乡土”为主导的价值诉求,这种精神是在台湾历史上本土化、民主化发展过程中特殊语境下生长出来的一种价值追求,其生存土壤为20世纪80年代的台湾政治社会。而纵观当今民进党内部政治生态,价值论述混乱、两岸政策模糊、派系斗争恶化等不一而足,拿什么来谈恢复其“创党精神”确实值得怀疑。

  进一步说,民进党把自身标榜为西方民主价值诉求的政党,而真正的民主依托于一整套的制度设计,民进党所做的只是把“台独”意识绑架于民主意识,操弄民粹谋取选票。纵横政坛大半生并以权谋运作著称的苏贞昌当然明白,无论是民进党的转型、两岸政策,抑或“台独党纲”存废都是其权谋运作的棋子,如何运用各种因素在台湾政治市场中获得最大政治收益是其考量的出发点与归宿。所以,这种考量的内在逻辑为:一是稳住阵脚,巩固自身势力,哄抬身价;二是取得派系妥协,达成最大程度和解,扭转派系混乱为战的状态;三是等待时机,避免承担“转型失败”造成的政治道德压力;四是塑造自身形象,避免外界对其个人权利膨胀的过度解读。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为什么两岸政策不是苏参选的“题眼”。苏在两岸政策中前有主张“西进”的许信良,后有排斥大陆的“独派”候选人,而苏又进一步重提“台湾共识”、“发展中了解中国,增强人员往来”等一系列模糊论述,从侧面反映出台湾民众对民进党重返执政信赖度的不足。蔡英文两岸政策的深层依据为“台独党纲”,苏贞昌两岸政策的根据为“台湾前途决议文”,而终究没有积极地迈进,2012年选举失败总结报告也化为泡影。而“独派”的联合“卡苏”也让这种非理性的运作陷入混乱。

  由此可见,一方面,蔡英文两岸政策的失败使民进党人士包括苏贞昌一时构建不出各方认可的两岸论述;另一方面,民进党内部派系倾轧致使各派系势力分散,两岸议题“模糊化”便成为各方自保的盾牌;再者,苏系考虑的是先把2014年“超级地方选战”打完,争取权力巩固后进一步赢得两岸话语权。所以,这种论调目前在民进党内是最有市场的。

  苏贞昌长期酝酿最后出击,“心怀利器,杀心自起”。苏的思维转换紧扣民进党世代交替的步伐,也将进一步引领主流论述潮流。苏为主导的路线调整纵使能够解决党主席选举的“近忧”,如果抱住“台独”立场不放,就将无法越过国家认同、两岸论述等核心性问题的“远虑”。

  (徐峰 作者单位: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

【编辑:王义铭】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