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名城台儿庄引来大批台胞 古城重建国共接力
2011年4月7日,台儿庄古城建设已进入第三期。这天,在熙熙攘攘的游客中,有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先生显得格外兴奋:“是的是的,这是参将署,是管辖运河河道防护和漕运治安的衙门。我小时候,这儿改成了峄县警察局台儿庄分局;哦,对的,这是文汇酒楼,台儿庄大战时,这里是战地记者集会的地方。”久和客栈、谢裕大茶行、三恪堂……一路走来,老先生激动地对记者说:“我看到了70多年前的古城,像老照片似的定格在我六七岁的时候。我记忆中的古城与现在一模一样,门前商铺做生意,门后汲水、洗衣服。老头仰在躺椅上,喝着茶听着拉魂腔《喝面叶》,台儿庄就是这样让我魂牵梦绕。”
老先生叫王克先,台湾嘉义大学心理学教授,生于台儿庄,1938年台儿庄大战时,他才六七岁。之后,他随父亲辗转去了台湾。如同台儿庄的毁灭只在一瞬间,它的焕然一新也只是近两三年的事儿。王克先是这一巨变的见证者,他为古城题词:“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台儿庄,一座因台儿庄大捷而举世闻名的抗日名城,一座毁于战火的古城,难道可以复活吗?它又是怎样复活的呢?
1938年3月下旬,日军两个精锐师团3万多人分击合进台儿庄,中国军队在此迎战日军。李宗仁将军回忆录中写道,之所以选择在台儿庄与日军决战,就是因为当时这里有6000多栋坚固高大的房子,可以作为很好的掩体。持续近半个月的战斗,由守城战发展为巷战,中国军队以牺牲3万人的代价,歼灭日军万余人,赢得台儿庄大捷。
美国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正是台儿庄战役的目击者。在当年5月出版的美国《生活》杂志上,他感慨地说:“历史上作为转折点的小城的名字有很多,滑铁卢、葛底斯堡、凡尔登……今天又增加了一个新的名字——台儿庄”。台儿庄古城在这场激战中沦为一片废墟,战后的台儿庄,房无完房,墙无完墙,尸横遍野,清澈的大运河水为之染红。陆续回到故土的乡人,在废墟之上重新搭建房屋,形成了连片的棚户区。
2006年初,台儿庄区以低廉的土地价格,说动上海一家企业,投资6亿元改造棚户区。但枣庄市市长陈伟11月7日考察后说:“台儿庄作为二战中中华民族扬威不屈之地,有没有更大的文章可做?在对历史还没有完全了解之前,不要急着搞旧城改造,否则历史就永远失去!”
正是这脚急刹车,为台儿庄开启了一段崭新的历史。枣庄市请来不少专家进行论证和规划,最终达成共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因人类不可抗拒因素,包括自然灾害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毁坏的建筑,重建后可以申报世界遗产。台儿庄毁于二战炮火,是中华民族扬威不屈的象征,也是古运河文化的缩影、符号和标志,既有政治价值,也有文化价值。波兰首都华沙就是有力佐证。华沙将二战被毁的900多座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全部按照原貌重建或修复。1980年,华沙古城作为特例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大战过去70年,重建一座古城谈何容易?一场新的台儿庄大战在枣庄打响了。他们在当年中国军队战前进驻台儿庄的照片中,发现了徽派风格的建筑;在李宗仁视察战事的照片中,捕捉到了闽南风格的建筑;在关帝庙的旧址中,发现了晋派风格的建筑。他们还在日本国会档案馆找到一本《台儿庄事情》。就这样,3年下来,共有6万余人参与,收集线索12万余条,史料1130多本,台儿庄老照片380多张。据此撰写了50余万字的研究报告,绘出了《台儿庄古城胜迹复原图》,成为建设蓝图和重建依据。回忆这段往事,已担任枣庄市委书记的陈伟不无感慨:在当前城市化进程中,文化资源需要抢救性保护,否则就会留下永远的遗憾,等不得;文化项目需要精雕细琢、认真挖掘,急不得;文化建设的规律是内容为王,要有充实的文化要素和丰富的文化业态,更虚不得。
2008年4月8日,适逢台儿庄大战胜利70周年纪念日,枣庄市对外宣布:重建台儿庄古城,打造一座二战纪念城、运河文化城、东方古水城。
抗战胜利后,为纪念台儿庄大捷,国民党及其政府曾决定重建台儿庄。然而,战事频仍,加上后来内战爆发,古城重建成为一个梦,一个国民党及其政府始终未能圆的梦。70年后,这个梦要由共产党来圆了。
重建台儿庄,要让古城复活。在建设中,枣庄市把文化基因融入有形建筑,让古城在原有面貌、形态、规制等历史的基因上复活起来:遗存的古驳岸、古码头、古船闸、清真寺、关帝庙配殿、中和堂、胡家大院、大衙门街上的民居和店铺等,都原封不动地保留。在保留53处弹痕累累的古墙、古屋等遗存基础上,建成大战遗址公园,供人们凭吊、追思。对1000多栋老建筑一一进行复原。规划建设100个博物馆,打造国内最为集中的“博物馆部落”。在船形街的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博览园里,既有浙江东阳木雕、四川泸州油纸伞、安徽歙砚,也有枣庄伏里土陶、潍坊风筝、山东面塑等。在船形舞台上,柳琴戏的传人李燕,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天地。皮影戏传人陈守科,保留清朝中叶流传下来的4箱完整的皮影人物880件。没来古城前,他为后继乏人而苦恼;进入古城后,他开了一家皮影道具店和一家街头表演店,两头忙活,还收了徒弟,他高兴地说:“在古城,我找回了尊严,皮影戏找到了价值。”
台儿庄重建了,如何让更多的人来此旅游?枣庄周边的旅游资源,泰山和三孔,当时哪一个不比台儿庄古城名头响亮?但枣庄市认为,三分造景,七分造市,只要宣传到位,营销有方,台儿庄古城旅游同样会做得风生水起:台儿庄是一座二战名城,对海峡两岸游客有极强的吸引力;这里又是南北文化的交汇点,千年运河厚重了城市的文化底蕴,吃、住、游、娱、购,游客到这里都可以满足。在对比中,台儿庄古城找到了自己的优势所在。短短两三年,台儿庄古城游对当地经济的推动作用是巨大的。2008年以前,枣庄没有一家五星级酒店,如今,全市已建在建五星级酒店达10家,2011年“十一”黄金周期间,游客量突破17万人次,7天内创造了2000多万元的利润。
台儿庄大战、首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一连串的热名词,还引来了大批的台湾同胞。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吴伯雄,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先后来到台儿庄,分别参加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标志性建筑的奠基和古城开埠仪式。15家台湾商人经营的店铺陆续在古城开张。
台儿庄古城是一个经典,因为它复活了古城的灵魂——文化。
古城台儿庄,一个寻梦的地方。这个梦,就是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本报记者 徐锦庚 徐怀谦 虞金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