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金马影后杨惠姗办特展 惟愿琉璃之花开出民族情感

2012年04月26日 20:1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上海4月26日电 题:“金马”影后杨惠姗特展 惟愿琉璃之花开出民族情感

  中新社记者 李佳佳

  她是于事业如日中天时毅然息影的昔日台湾“金马”影后,她是半路出家、数十年来孜孜不倦摸索琉璃铸造技法的“手艺人”,她也是那个为了复兴中国传统工艺而“几乎把命都豁了出去”的果决女子,她就是有着“中国现代琉璃第一人”之称的杨惠姗。

  26日,由其创办的琉璃工房迎来了25周年特展,这个以“诚意”命名的展出从50套、262件刚经过上海博物馆鉴识的古琉璃“说”开去,以创办人杨惠姗与张毅夫妇25年来的创作作品,和沉默3000年之久的中国琉璃对话,讲述一个中国琉璃复兴的故事。

  当天,以一袭黑衣示人的杨惠姗并没有过多言辞,一切有关特展的导览和解说的工作都交由张毅完成。她默默地立于丈夫身边,只有当听到张毅言及过往创作之路的艰辛之处时才会流露出些许动容之色,而当听闻旁人的褒奖赞美之辞时也不忘报以谦逊的微笑,恬静不失坚毅、温婉亦不失果敢是杨惠姗给人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但凡一个艺术创作家,是断不会也不愿将昔日的失败之作曝露于观众面前的,杨惠姗却是个例外。一走进“诚意”特展,一尊占据显眼位置的金箔色佛头据称就是她的第一件作品,可是谁又知道它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因技巧粗浅所导致的失败之作,张毅说:“之所以留着它,只是想提醒我们当初想用‘脱蜡铸造’技巧去开创中国琉璃现代概念的初衷与追求。”

  琉璃工房自1987年创立开始,在三年半的时间里,为了研发铸造技法,光是负债就高达7500万元新台币,“在那个年代,这是非常大的金额,”张毅说。

  可就算如此,夫妇两人也从未轻言放弃。张毅清楚记得第一次遇见古琉璃的情景:破纸箱,旧报纸包裹,淤泥糊烂……“草创时期财务艰困的状态下,眼看中国古琉璃藏品如同无家可归的孤魂,勒紧裤带也要收藏下来。”

  与生俱来的使命感贯穿于杨惠姗与张毅整个创作生涯。1999年开始,杨惠姗以惊人的毅力,先后雕塑了1.6米、4.5米、将近5米高的千手千眼观音塑像,这个脱胎于敦煌莫高窟元代壁画的作品如今已获甘肃敦煌研究院以及台湾佛光山佛陀纪念馆典藏,杨惠姗说:“如果敦煌壁画消失,我要用我的雕塑把它留下来。”

  一朵中国琉璃花、焰火禅心、无相无无相、更见菩提、今生大愿是杨惠姗为了是次展出的5个最新创作系列。从创作技法与核心概念上,直指现代中国琉璃艺术的“未来”。其中,“无相无无相”采用了融合“脱蜡铸造”与“热浇铸”两种技法的“复铸法”,让原来写实的佛像,突然有了一种抽象的“相”。而“更见菩提”则源自于杨惠姗的个人经历,冰冷杂乱的不锈钢网“包裹”着透明澄澈的琉璃,形成一种对话之态,就连英国著名策展人安德鲁·布华顿也赞叹:“让玻璃艺术诠释出一种东方生命形而上学的哲思。”

  杨惠姗预计用18年时间,以琉璃永留敦煌莫高窟第三窟的元代壁画,而此间展出的“今生大愿”作品只是其中的一步。对如此宏图大愿,当事人看得云淡风轻:“今生大愿,又何必执着于能不能在这一生完成”,这个昔日“金马”影后心思简单,只愿绘就“开出民族情感的琉璃之花”。(完)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