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媒看台经济发展:用2年补10年 台湾快转拼经济
中新网6月18日电 “成功的故事愈来愈少,失败的故事愈来愈多。”新竹科学园区曾是台湾的骄傲,2005年美国《商业周刊》更曾以“隐藏的全球经济中心”形容竹科;但华邦电子创办人之一、台湾科学工业园区公会秘书长张致远,对竹科30年来的发展,却发出如此的感慨。
竹科不升级 难逃被淘汰
台湾联合报18日刊发一则报道谈台湾经济发展,报道从竹科和高雄港以及韩国的案例谈起。竹科厂商依旧在,台湾的GDP约有一成是竹科创造。但世界变得更快,加上大陆崛起,全球科技分工急速变化,有“东方硅谷”美誉的竹科若无法升级,也难逃被淘汰的命运。
换个场景到高雄,优越的地理位置曾将高雄港推升为世界第三大港,而今早就被盐田、上海、宁波等超越。
进出高雄港快30年的李船长回忆,八十年代的高雄港,排队进港的船只络绎不绝,盐埕区港湾街上的舶来品店、酒吧,更被船员挤满,对照现在车马稀,根本是两个世界。
四小龙韩国 晋贸易大国
时代的变化还不仅于此。与台湾并称亚洲四小龙的韩国,从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中站起来;去年,韩国外贸总额突破1兆美元,晋升为贸易大国。
从竹科、高雄港到韩国,凸显了台湾经济危机:再不奋起直追,恐怕在世界舞台上找不到位置、找不到角色、找不到自己,甚至就此消失。
台湾从来不怕危机和艰难,一直是在孤立无援中走自己的路。台湾就像一艘航空母舰,百万中小企业是围绕母舰的小舰,领导人是舰长,政府是舵手,率领庞大舰队走过危机,也谱出台湾奇迹。
提着一只007手提箱打天下,是台湾经济史页上耳熟能详的故事。儒鸿企业董事长洪镇海说,早年就是提着007手提箱向买主报价。
创于1977年的儒鸿,历经美国取消纺织配额、加入世贸组织等考验,从不惧怕自由化挑战,但洪镇海近来忧虑日深。他说,因为政治因素,台湾企业本来就比较辛苦,现今各国筑起一道道贸易障碍,企业四处碰壁情况将更严重。
政治纷扰下 台湾失动力
但更严重的是,“目前看不到突破困境的曙光,”一位台商说,十年来,台湾陷入无止尽的政治对立与民粹氛围,台湾这艘航空母舰彷佛失去方向与目标,只会“关起门来吵架”,却不知外在局势早已天翻地覆。
台湾经济现今不只后有追兵,而是早被世界远远抛在后头。面对区域经济整合下的自由化浪潮,台湾已没有龟步改革的筹码,必须加速推进。
不只国际局势逼着台湾快转,政治时空也只给予快转的空间。从现在到2014年底的2年间,台湾没有重大选举,政治干扰最少,提供朝野凝聚共识的机会,也是马英九必须掌握的关键2年。
台“经济部”决策官员说,“政府要用2年补10年缺口,能不快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