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析台出口竞争力三根软肋 代工模式依赖程度高
据瑞士洛桑管理学院(IMD)最新公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台湾今年排名第7,较去年退步一名,各项指标中,对外贸易从去年第5名掉到第15名,出口增幅从第4名掉到第54名。据这份报告,接受调查的59个国家与地区,去年平均出口增长率为21.65﹪,台湾地区却只有12.26﹪。
另据台当局统计,今年前5个月,台湾出口1224.7亿美元,同比减少5%。
把时间跨度拉长来看,台湾出口的国际竞争力也是每况愈下,其外贸总量在全球比重逐年下降,外贸排名逐年滑后。台出口竞争力面临着市场过于集中、产品过于单一、过于依赖代工的三个严峻挑战。
主要市场欧美沉沦
今年前5个月,台湾向大陆出口额471.8亿美元,同比减少10.2%;对美国、日本、欧洲的出口额分别同比减少了10.3%、5.4%和6.2%。
长期以来,台湾出口主要集中于上述几大市场,而大陆多是中转角色,日本多年消费不振,因此欧美成为台湾最重要的出口市场。在美国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爆发之后,台当局有意分散出口市场,推动了“101出口龙腾计划”,并着力拓展东南亚等新兴市场。
今年来,台湾出口唯一成长的区域是东盟,前4个月出口增幅6.8%,其中对新加坡的出口增幅22.8%。尽管如此,东盟在台湾出口市场仍然占比太低。以今年前4月为例,台湾对东盟出口176.4亿美元,已创历年同期新高,也仅占其出口总额的18%。
前“经建会主委”刘忆如多次强调,台湾出口要拓展新局,必须要抓住亚洲市场,她甚至称要把亚洲作为台湾的“内销市场”,扭转出口过分向欧美倾斜的局面。
出口产品集中资通讯
前5月台湾对美国的出口衰退10%以上,其中,作为长期以来向美国出口的拳头商品“资讯及通信产品”(ICT),这期间对美出口大幅衰退六成以上,成了最大“负拉动力”。可谓“成也资通讯,败也资通讯”。
相较之下,韩国出口多元化程度较高,台湾主力出口产业集中在ICT业,而韩国除ICT业外,还有汽车、造船等产业,承受风险冲击能力较强。去年韩国出口增长率19.05﹪,高出台湾近7个百分点,今年前4月韩国出口成长近1﹪,而台湾是负增长4.7%。
在今年亚洲地区的出口表现中,台湾出口衰退最为明显,反映出产品及市场集中度过高的现象,在外界一有风吹草动情形下,台湾出口总额便急速下挫。这时重提“鸡蛋不要放在同一篮子”的老掉牙的道理,依然很有必要。
代工模式依赖程度高
台“经建会”统计,台湾中间产品占出口的比率,在2000年是61%,去年已升到74%。这意味着,台湾出口产品越来越多不是直接送到消费者手中的成品,而是还要经过加工、组装的零部件,陷入到所谓的“代工宿命”之中。代工日益受制于上游技术和下游品牌厂商的制约,发牌的永远是别人。
数十年来,台湾的优势在产品制造上,近二三十年来台商纷纷迁厂到大陆,以降低成本,为台湾延续了“代工王国”的荣光。然而随着大陆生产成本快速上涨,以及主要市场欧美国家的经济衰退,台商代工利润日益稀薄。加上东南亚一些新兴国家的更低廉生产成本,对台湾代工造成了严峻挑战,台湾出口形势更不乐观。
20年前,岛内商界大佬施振荣就提出了著名的“微笑曲线”理论,指出代工在曲线的底部,而科研和品牌才是曲线的上端,企业要想笑得出来,必须向曲线的科研、品牌两端移动。不过就目前看来,这一理论在代工成为惯性的台湾,仍然没有获得较好的实践。(兰文)(《海峡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