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门:没有战争没有不安 海涛声中挥不去乡愁
它,曾经是“固若金汤,雄镇海门”的抗倭基地;它,曾经是炮声隆隆、硝烟弥漫的厮杀战地。今天,它,已经成为两岸“小三通”的枢纽,令人流连忘返的世外桃源,已经成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地标。
它,就是金门。
金门,是寂静村落里浓浓的情缘
来到金门的第一站,并不是当年的战地景观,却是隐藏在山间的金门民俗文化村——水头,一个闽南传统小镇。当地中有一句俗语叫做“有水头富,无水头屋”,意思是,你可能比水头更富有,但不可能拥有比水头更漂亮的房子。这里的住宅、家祠及学堂全部房舍均是闽南传统二进式建筑,建造精细,古意盎然,其显著的特点是中西合璧。最早下南洋的先辈们,在衣锦还乡之后,带回的不只是血泪换来的财富,还有西式的生活理念。在街边的小路上行进着,有一种浓浓的亲切感。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的宗祠,共同的血脉,共同的生活场景,共同的生活方式,仍然是我们难以割舍的情缘纽带。
金门,是坑道里沉睡的记忆
离开水头村,没有多长时间的车程,我们便来到了位于金城镇古岗村东南方的翟山坑道。一个记录着当年硝烟的地方。走在昏暗的翟山坑道里,非常有幸,遇到了一名曾经在金门当兵的浙江籍老人,故地重游的他向我们叙述着1960年初开凿花岗岩坑道所花费的巨大人力和物力,以及因为战争的阴云所带来的惶恐和不安。据老人和导游的讲述,1960年开挖的翟山坑道全长101米,宽约6米,高约3.5米,近海处为水道,呈A字形,可容小艇40多艘。坑道内由人工爆破、穿凿,将花岗岩山体凿成方形通道,工程壮观;坑道外海浪澎湃,潮声势壮。在老人与我们分别的时候,印象最深的是他站在坑道出口,仰望着天空,悠悠感叹:当年,运气好的我们离开了,运气不好的兄弟就永远留在了这里。现在多好,没有战争,没有不安,两岸和平好啊,大家都是一家人,一家人和和睦睦才幸福啊。
金门,是海涛声中挥之不去的乡愁
短短的金门一日行,很快就结束了,夕阳中,坐着武夷轮,金门慢慢地只剩下了渐行渐远的背影。短短的一天,金门让我觉得熟悉而又陌生,相邻却又相隔。这里不是城市,没有高楼的喧嚣和匆忙的人来人往;这里又不是乡村,一尘不染的街边,规整的环岛路和精致的路边小亭,共同组成了一幅优美的山水画。这里没有战后余生的惨烈,却处处能看见当年硝烟背后尚未抚平的伤痕。这里绝不是异国里的他乡,这里有我们共同的传统与文化,有难以割裂的血脉根源,有永远不能忘记的故土亲情。(王 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