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台湾:一碗粥熬出的金门味道
金门,离厦门仅一水之隔的岛屿。因为经历过漫长的两门炮战,金门的战地味道,暗潮涌动。
在这里,没有金碧辉煌的高楼大厦,没有车水马龙的喧闹马路,甚至连个无线网络、找个手机信号都要费点神。但这里的时光,无疑是悠闲惬意的,行云流水间,浸渍着金门高粱淡淡的陈香,家家户户,氤氲着广东粥的浓浓香味。
来一碗硝烟味的粥
炎夏的早上,硬梆梆的日头照得金门碧空如洗,色彩明丽。
后埔镇的小街上,一家不起眼的粥店,六七个店员早已热乎乎地忙开了。这家店叫联成广东粥,六七个店员是一家人,阿伯、阿妈和侄女、小弟,热火朝天地煮着这一碗粥。厨房热,虽然是挥汗如雨地操作,一家人却都是满脸淡定,心平气和。
粥的煮法很特别:把熬到已经看不到米粒的粥,拌上大骨汤煮,再加入裹过浆的肉丝、肉羹和猪肝等作料,快出锅时再撒上一把小芹菜,就浓香四溢地端上桌来了。如果你是老主顾,年近古稀的老板还会亲自过来,和你亲热地“亏”上两句,浓浓的人情味就出来了。
“其实,这应该叫金门粥,不是广东粥。”带领我们走街串巷的金门人王贤德,自称“很不贤惠又缺德”。他叙述了广东粥和炮战的一段渊源:两门炮战时期,为了保命,所有人都以防空洞为家,但厨房设在地面上,于是快到吃饭时间,就需要有人到上面煮粥给大家喝,利用打炮的间隙,这锅粥煮煮停停,小火慢熬煮了三四个小时,煮到最后,连米粒都煮化了……
那为什么叫广东粥不叫金门粥?王贤德说,那是因为金门驻地的阿兵哥也喜欢喝这种粥,而这些阿兵哥有很多是广东人,所以就主随客便地叫成了广东粥,“这是我们金门人最喜欢的早餐,你尝一尝,真是有硝烟味道的一碗粥哦”。
喝一杯香醇的高粱酒
做粥讲究慢工出细活,酿酒更是一项耗时的工作。
58度的金门高粱,是用金门自产的高染,加上当地特有的甘甜井水酿制,入口醇,香气浓郁,绝不是勾兑了酒精的一般白酒可比拟的。重要的是,金门高粱宿醉后不上头。
在金门酒厂进进出出的工人,身上都浸出了一股酒味,于是,空气里那微薰的香气让你有了一些小小的亢奋。所以,金门人的个性里除了热情、闲淡、淳朴,还有时不时冒出来的小小幽默。
不尝鲎味的金门人
鲎是金门的海产,到了产卵季节,在金门海滩上,时不时你就会遇到成双成对的情侣鲎。
“抓公鲎,衰三冬;抓母鲎,衰500年。”当地人不抓鲎,也不吃鲎,更不忍心拆散这一对对神仙眷侣。金门人还说,爬在前面的是母鲎,后面背着的是公鲎。这双双对对不离不弃的姿态,也感动了善感的金门人,让它们得到了“夫妻鱼”、“鸳鸯鱼”的美称。
虽然被叫作“鱼”,可这种生物其实和鱼半毛钱关系也没有,反而和在岸上结网的蜘蛛是远亲。同是节肢类动物的它们,看起来还真有点像呢。
金门人还说,母鲎被捉,公鲎就会逃走;可是公鲎被捉,母鲎就不会走,它会死死守在原地等待另一半的归来。
这个故事,在我听来,有着淡淡的哀愁!(导报驻台记者 林靖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