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民进党两岸政策苏贞昌迈不开步子
民进党主席苏贞昌拟恢复涉大陆事务的中央一级部门,但究竟是沿袭老套路仍叫 “中国事务部”,还是顺应大势改名“两岸事务部”或“大陆事务部”,这一直就是外界观察民进党两岸政策调整力度的重要指标。
苏贞昌当选党主席之后即提出,民进党将恢复设立涉大陆事务部门,并在此基础上成立大陆事务委员会,但在称谓上,苏始终只提“中国事务部”,不讲“两岸事务部”以及“大陆事务部”。
也许,在苏贞昌看来,重设“中国事务部”,已经算是一种“进步”和“善意”的表示。毕竟,在陈水扁搞“台独”登峰造极的时候,为了体现其“一边一国论”,“正名”两岸之间“国与国”的关系,成立仅五年、本来已形同鸡肋的“中国事务部”被并入“国际事务部”,从此,民进党与大陆的沟通交流更失管道。到了蔡英文时代,虽然也有人提出了恢复“中国事务部”的想法,但蔡并未完全采纳,只是另外成立了一个“中国事务小组”。对比扁蔡二人,苏贞昌可能觉得,在党内对两岸关系的定位没有形成共识之前,自己的步子已经迈得够大了,对大陆释放的试探性“善意”也足够了。假如步子一下迈大了,反而容易收不住,也会在党内的权力争斗中落人口实。
更重要的是,“中国事务部”的称谓,体现了苏贞昌在两岸问题上的基本价值与原则立场,那就是“台独”的立场不可转变,但可以表现得更加温和、务实与隐性。对于“中国事务部”这个称谓,许信良曾批评是在挑战大陆,不是化解两岸问题,但苏贞昌仍坚持原名称,并表示“‘中国’是中性词,世界上都用‘中国’来指称”。
表面上看来,苏贞昌只是在回避名词之争,实际上还是对推动民进党与大陆的关系心有疑虑、首鼠两端。既想通过与大陆的关系解冻来带领民进党转型,重新获得民众的支持与信任,从而走完重返执政的“最后一里路”,但同时又拒绝放弃“台独”立场,不愿意做出实质性的改变,哪怕只是一个称谓上的调整。
如此精打细算的政治算盘,在精确到毫米的两岸博弈中恐怕是难有斩获的。固然大陆不会要求民进党迅速做出180度的转弯,但苏贞昌真要超越自己,就必须拿出更开放、更进步、更积极的姿态,而不是仅凭一根摇摆不定的“善意”稻草,就指望能端走一锅粥。(王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