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投保协议气稳才能“作”心通才能“合”

2012年07月27日 08:43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恐怕没有哪个两岸协议比投资保障协议更一波三折,光是“要签了”就前前后后说了一年多的时间,两会的第八次商谈也因此从去年拖到今年,从今年上半年延到下半年。协议迟迟不签,受益者想必十分焦急。但是,事缓则圆,就两岸经济合作乃至两岸关系的发展来说,延宕不见得是坏事,可以增加彼此互动的经验,为日后遇到类似问题提供借鉴。

  从2008年两岸两会恢复商谈开始,前后共签署了16项协议。即使不与前20年相比,这个成绩也算高产了。16项协议,表层上,为两岸人民交流交往带来便利;深层次,让两岸形成了制度化协商机制。后者尤为可贵,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有了后者,两岸间发生任何问题,都能循渠道沟通解决或缓解,即使目前无法碰触的“雷区”,也有了相对默契的规避方式。但是两岸关系毕竟千头万绪,纵使合作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也总会遇到一些波折、一些杂音,需要双方沉稳应对、把稳航向。因此,适时谈谈合作精神并不多余。

  博弈论有个经典案例“囚徒困境”:两个同案嫌犯分别受审,假如他们一起坚不认罪,获判刑罚最轻;但是倘若一方认罪、另一方不认罪,认罪者受到奖赏,不认罪者将受到重罚;如果两人都坦白认罪,两人都将受到次重处罚。这个模型最耐人寻味的地方,一是单纯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不是团体利益最优解。二是在只有一次决定机会时,理论上,双方都会选择认罪;而一旦有第二次、第三次,乃至不确定次数的选择,双方就会考虑对方的感受。因为如果对方不配合,甚至采取报复性行动,自己不但得不到最大利益,还会蒙受很大损失。

  这个案例被广泛应用于企业间合作、自行车竞赛,乃至恋人之间的坚守与背叛。不管什么样的情境,都有需要合作的双方,合作的结果都取决于双方的选择,不由任何单方决定。因此,很多成功企业家都有一个共识:一定要让合作者赚到应得的钱。唯有合作者有利可图,愿意配合,自己的企业才能获得利益,并永续经营。

  两岸间合作也是如此。两岸毕竟分隔半个多世纪,不仅历史纠结尚未完全厘清,各自发展后,大至经济社会,小至日常用语,都产生一些差异。协商交流与合作,既要着眼未来,也要面对现实。此前两岸成功商签的16项协议,无一不是双方善意妥协的结果。如果一味强调己方优先、己方第一,不考虑对方现实情况,不顾忌对方民众感受,即使暂时获得包容与谅解,也不可能持续长久。不仅如此,看起来是全心维护自己民众的利益,殊不知,因为不符合合作精神,长期下来,只会两败俱伤,对方吃了亏,自己也讨不到好。

  梁漱溟先生在《朝话》有一篇专门谈合作的。他说,合作有一句顶要紧的话,“气要稳,心要通”。气稳,才能“作”,心通才能“合”,而“心通——情谊相通”是合作之根本。心通,彼此都要以对方为重,不能专替自己方面着想,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希望两岸两会可以秉持“气要稳,心要通”的精神,顺利签署两岸投资保障协议,乃至更多有利于两岸人民、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协议。(孙立极)

【编辑:王义铭】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