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保协议促新变化:台湾服务业“登陆”良机来临
台资“登陆”二三十年来,涌现了三波热潮,第一波以劳力密集型的纺织业主导,第二波以资金密集型的石化业主导,第三波以技术密集型的电子业主导。接下来,谁将主导“登陆”大潮?
服务密集型产业将引领下一波“登陆”大潮。本月两岸签署的《海峡两岸投资保护和促进协议》(以下简称投保协议),将为下一波台湾服务业大举“登陆”起到推波助澜功效。
单边保护变双边保护
两岸之间由于特殊关系,致使双边投保协议迟迟无法签署。不像国际间的投资纠纷,投资者在外国遇到什么纠纷,可以向本国驻该国使领馆求助,由本国官方根据双边投保协议,协助解决问题。而两岸官方至今没有互设综合性办事机构。
在两岸还不具备签署投保协议的情况下,大陆单方面先行出台保护台商的法律法规。1994年颁布了 《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1999年公布了保护法的实施细则,对于保护台商的合法权益起到了很好作用。
全国台企联常务副会长曾钦照向导报记者表示,《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颁布将近20年,内容已经比较旧,不能很好地解决新形势下的许多问题,虽然多次讨论要修改,但始终没见新版本,各地政府对这一法律的落实程度也不一。
这次投保协议签署的第二天,台湾《中国时报》在头版和焦点新闻版做了详细报道,报道称:“工商业界认为,投保协议是‘双向’认定,而非以往的‘单向’,让台商感觉更有保障。”
台湾淡江大学大陆研究所教授潘锡堂称,对台商在大陆投资的保护,从大陆以单方面制定《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做规范依据,转变为依双方协议加以规范,台湾方面的公权力可直接介入投资争端协处,对大陆台商保护程度大幅提升。
最看重两大问题的保护
投保协议条款中,台商最在乎的是土地纠纷和人身安全问题的保护。曾钦照常务副会长介绍,全国台企联(相当于大陆台商总会)每年接获的台商投诉中,土地纠纷占将近一半。随着大陆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各地房地产业快速崛起,台商租用或购买的土地纷纷被回收,P2P(企业对企业)的土地纠纷相对好解决,P2G(企业对政府)的纠纷处理起来就很棘手。
曾钦照说,根据《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政府非因公不得征收土地”,比如兴建学校、高铁等工程,因公可以征用,但也“应当参照市价”,可事实上,一些地方政府在这方面的落实有差距,台商希望与政府间能有可接受的合理化协议。投保协议签订之后,协议的执行机构两岸经合会就可共同磋商解决此类纠纷。
人身安全是台商关心的另一大问题,投保协议规定,对台商及所属员工、眷属限制人身自由时,应依规定在24小时内通知家属,大陆同意透过两岸已经签署的《共同打击犯罪协议》所建立的通报机制进行通报。潘锡堂认为,此举强化了台商人身自由与安全的保护,将有效减轻家属的心理压力。
曾钦照透露,投保协议之所以历经8次正式磋商和多次小范围沟通,“24小时内通知家属”是双方的一大分歧,最终写入了条款,这是历史前进的一步,充分体现了制度应“以人为本”,有助于两岸降低矛盾,增加“合”的诱因。
香港《大公报》评论文章认为,由于两岸法律系统不同,两岸在商谈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分歧和难题,以至于投保协议两度延后签署。投保协议有助于增加台商在大陆投资的信心及保障。
台资“登陆”热潮能否再起?
不少台商认为,投保协议让他们服下“定心丸”。全国台企联发言人叶惠德称这一规定将使台商受益“最大化”,并称赞投保协议可溯及既往,这让许多过去台商遗留的投资纠纷有希望获得解决。
服下了“定心丸”,是否意味着将迎来台资“登陆”热潮?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王建民研究员向导报记者分析,投保协议对台商具有安心作用,对台商投资大陆具有稳定作用,可是台商“登陆”要想迎来新一轮热潮,还得综合台湾经济发展、两岸经济发展,以及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等因素。
曾钦照指出,以当前情势看,全球金融风暴和欧债危机爆发几年来,全球经济处在调整期,全球经贸显著萎缩,以出口主导的台湾经济面临危机,缺乏大举“登陆”的动能。
从大陆因素来说,近年来大陆劳动力、土地成本快速攀升,加快了部分台资回流或转移到东南亚等地。曾钦照称,此前几波台资“登陆”大潮均是第二产业,这种时代已经过去,台湾制造业大举“登陆”的荣光已经一去不返。
台服务业迎来“登陆”良机
台制造业“登陆”的荣光,将由台服务业取而代之。台湾服务业占GDP比重七成以上,大陆这一比值仅三成多。台湾服务业今天的盛况,将会在明天的大陆上演,两岸发展服务业的时间差,必将刺激台服务业“登陆”只争朝夕。
王建民研究员说,大陆在十二五规划中重视发展内需,从生产型向消费型转变,从出口型向内需型转变,这个转变为台湾服务业“登陆”提供了无限想象空间。
曾钦照详细分析了大陆发展第三产业的条件,一是城市规模起来了,二是人民手头宽裕了,三是基础建设健全了,四是日趋国际化。除了人民薪资较低之外,他认为其它三个条件均已具备,加上大陆人口规模庞大,实在是服务业难得的市场。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经济所副所长唐永红向导报记者透露,在ECFA四大后续协议之一的投保协议签署之后,紧接着服务贸易协议极可能被摆上议事日程,优先于货物贸易协议的谈判,这是台商的迫切需求。两岸签订服务贸易协议,无疑为台服务业“登陆”创造了良好制度环境。
曾钦照还建议大陆应拆除服务业设置的许多门槛,让服务业更开放、竞争更充分。他举例说,一些省份允许台商卖香烟,而一些省份没开放,各地的解释权很大,对台湾服务业全面“登陆”造成了隔离。(记者 兰文)(《海峡导报》)